返回【0325 韦家庄的工业初起步】(第3/7页)  明鹿鼎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也搬到了军工署,占用了一个大木棚子,军工署的实验室由一片一片的大中小厂房组成,位置空旷,分成各个片区。

    工业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在韦宝的计划中重工业人数又得占到工业人数的十分之一,这里将来会发展成重工业基地。

    军舰湾真是不错的地方,有天然海港作为港区,旁边还有大片空地,将来可以用来兴建机器加工厂,制造厂,大型船舶码头,造船厂,冶炼厂,钢铁厂。

    “这是石墨,我们先将石墨分成一条一条的细条状态,然后碾碎,形成粉末,然后通过加工,制成我们需要的原料,然后用加工好的一个个空心木头包裹,形成细细的圆柱体,便能用来写字,现在做铅笔,过两天铅笔厂弄起来,还得做钢笔,圆珠笔。这些都能取代毛笔,能将教育普及速度提高,教育成本降低。”韦宝答道。

    “我小时候就用石墨写过字。”徐蕊道:“公子,你是怎么想出用木头包裹的这样手就不会弄脏了,公子真聪明。”

    王秋雅想问圆珠笔和钢笔是啥东西到底忍住了,微微一笑,知道过两天便能知道。

    韦宝呵呵一笑,不是自己聪明,是自己见识广好吗这在现代人看来,是最简单,最没有科技含量的东西了。

    做铅笔,比做肥皂和火柴还简单。

    但是,如果没有三个热衷穿越巨兄弟搜集的资料记载,这么简单的东西,韦宝也没有办法靠自己的力量做出来

    因为这不是一个物理过程,不可能直接将铅笔芯破碎成型,还得添加很多东西。

    1564年,在英格兰一个叫巴罗代尔的地方,人们发现了一种黑色矿物石墨。

    很快,当地的一些牧羊人发现,可以用石墨在羊身上画上记号。

    受此启发,人们把石墨块切成小条拿来写字和绘画。

    但石墨条很容易弄脏手,而且容易折断。

    1662年在德国纽伦堡市建成世界上第一家铅笔厂施德楼铅笔厂。

    后来德国人f卡斯特在纽伦堡市创建了法泊卡斯特石墨铅笔厂,采用硫磺c锑等作粘结剂与石墨加热混合制造铅芯,使石墨铅笔杆制造技术前进了一大步。

    法国nj康德首次采用水洗石墨的办法,使石墨的纯度提高,并用粘土将石墨粘结制成笔芯,此法被称为康德法。为铅笔工业奠定了基础。后来,法国化学家孔德经过反复试验,改用黏土作增固剂,制出的笔芯比原先还要坚实耐磨,而且这种方法适用于任何石墨矿,直到2020年仍在使用。

    美国有一位名叫威廉门罗的木匠,在刻有凹槽的木条中,嵌一根黑铅芯,再把两根木条对拼粘合在一起,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支铅笔杆。

    1761年,德国化学家法伯尔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先把石墨矿石研磨成粉末,用水冲洗去杂质,获得纯净的石墨粉;接着,他又在石墨粉中掺入硫磺c锑c松香等物质;然后再将这种混合物加热凝固,并压制成笔的形状,这是铅笔最早的雏形。

    经历百年的发展后,此时的“铅笔”进入了其自身演变的初级阶段,木制铅笔杆的出现,成为“铅笔”的半成品,市场上主要为此类铅笔杆,使用者需要经过再次削制才能使用。

    以后世的眼光来看,孔德发明的“铅笔”实际上还只是铅笔芯。

    给铅笔芯套上木杆“外套”的任务,是1812年,美国一名叫威廉门罗的木匠完成的。

    门罗发明的机械可以切割出长5至18厘米的标准化细木条,并能在细木条中间挖出一条刚好适合铅笔芯的凹槽。

    将铅笔芯放入槽内,再把两条木条对紧c粘合,这就制成了第一支现代意义上的铅笔杆。

    直到韦宝所在的后世,这仍是制造普通笔杆的标准流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