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34章 一疏扬名(下)(第2/3页)  盛世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地。

    面对这一推断,陆缜也给出了自己的应对之策,那就是以守为上,只要坚守边镇,不给蒙人已可趁之机,则对方的威胁便可减到最小。

    同时,他还提出了以商战代替兵战的策略。通过开设榷场,用草原上所稀缺的一些物品,比如茶叶丝绸,精美的瓷器等等物品来和蒙人进行交易,从他们手中换取毛皮和牛羊马匹,自然就能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消耗蒙人的实力,削减其骑兵对中原的威胁。

    他奏疏里所提到的第一点应对之策,自然是针对明年即将出现的那场主动出击而论。倘若能早早就在天子心里埋下念头,让他觉着守比攻更有利于大明对敌,或许等到那时,当王振再次怂恿他御驾亲征,出兵北伐时,朱祁镇就会有所犹豫,甚至改变初衷了。

    至于第二个对策,却是陆缜当初多年在一些历史论坛里泡着所得出的结论了。

    蒙人为什么总是要进犯我大明?还不就是因为大明富饶而草原清苦?即便大明确实曾开设了不少的榷场,但所提供的货物也不是太多,而且价格极高,远不能满足草原上牧民们的需求。

    所以要想对付他们,还不如顺着他们的意思来,将他们所需要的东西已低一些的价格换给他们。同时,再把一些如今年代的奢侈品也用同样的方式出售给他们各部落的族长酋首,让他们彻底堕入到大明的温柔陷阱中,心甘情愿地拿族中最要紧的牲畜来换取丝绸等好东西。

    当草原上的人的斗志再不如当初般强盛——毕竟以前要靠拼杀冒死才能抢掠来的粮食盐巴等物可以通过简单的交易就搞到手,同时原来压制明军的倚仗骑兵因为马匹的缺少而再难有当初的凶悍,则草原诸部对大明的威胁也就彻底不存在了。

    只不过,这一策略却是需要大明前期的不断投入与付出,同时还将持续一段几十,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见效。

    正是因为有这一层的关系,天子才没有真个接受陆缜的谏言。不过,他奏疏里对草原接下来的变化却是一言就切中了要害,所以当消息传回到京城时,陆缜的大名也就开始在朝野之间宣扬起来。

    再加上他本来就是一个极有话题性的人物,还这么年轻,想不在京城出名,不为百姓所知也是不可能的。

    陆缜因这一份奏疏在京城里扬了名,只可惜他殚精竭虑所写的这份奏疏,所提出的三方面对策,无论天子还是朝臣却少有能真正明白的。除了部分人说一句年轻人确实有些想法外,更多只是说他眼光不错而已。

    最终,他只得了些虚名,却无力改变不断演化的大明形势,无论是南是北,一切照旧……

    @@@@@

    好在,陆缜也不是个会钻牛角尖的人,在从于谦他们口中知道了朝廷君臣的种种反应后,他也就没有再进一步上奏言事。

    正好,楚云容几女又在这时从北边回来,这让他在松了一口气之余,便只想和她们尽早会面。所以昨日他才会告了假,然后一大早就带了林烈迎出京来。

    在北通州的官道边上等了有两个时辰后,远远地,终于有一股烟尘腾腾而来,只望其声势已然不小。

    很快地,那队伍来到了近处,陆缜他们方才看清楚具体情况来。那竟是一支一百多人的骑兵队伍,将一辆马车围得风雨不透地朝着这边辚辚驶来。

    而在队伍的最前方,正昂昂然有一条大汉策马在前,赫然是清格勒了。

    当陆缜看到他时,清格勒也看清了他们的模样,赶紧就加上一鞭,快速冲了过来。来到近前后,又利落地跳下马来,冲陆缜一拱手:“见过大人,让大人久候了。”

    陆缜忙上前扶住了他:“该是我说辛苦才是,你们一路行来可还顺利么?”

    “有这些边军将士在旁看护着,自然不会有什么差池!”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