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章 藏宝图(第1/3页)  花叶之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泄了口气:“那你还忙乎什么,厦门这地方解放后几十年都是前沿,也许真的是建设什么保密的东西征用了,拿不回来就别多想了。”

    施廷说:“是别想拿回来了,但是对方也不算太黑,后来以比行情高不少的价格补偿了我们。你看这张详图绘制的时间,民国四十三年年十月,也就是1954年10月,正好是我那帮亲戚离开大陆的时间,当年9月开始大搞公私合营,你说他们当时那么多事放着不干,绘制这张图干什么?”

    我眯着眼睛看着施廷:“都解放了你亲戚还有民国年号?收拾他活该!”

    施廷不耐烦:“别打岔,看图!”

    我揶揄他:“你不会是想说这是一张藏宝图吧?看电视看傻了想钱想疯了?”

    施廷一本正经地说:“我当然是有依据的,我们家族百年来一直有个传说,我们有个不世的传家宝,秘密相传,不过很少有人真的见过。”

    我说:“这种祖上阔过的屁话很多大家族子弟都爱说,也爱编这种故事。”

    施廷不以为然:“我家祖宗很长一段时间被当做吴三桂一样的汉奸,民间风评也很差,二十一世纪之前没多少人炫耀。你认真点听我先说完。康熙年间台湾收复后,我们家族很大一部分人去了台湾。施琅攻占台湾后封靖海侯,便开始在台湾大量夺田占产纳入自己名下,几乎占据南台湾已开垦土地的一半之多,而且一占就是两百多年。如此犹嫌不足,后来贪得无厌到连无田无地的澎湖渔民也不放过,向渔民们勒索规礼收入私囊,并且和当初郑家一样,如海盗一般向海上过往客商收取保护费,不给钱就抢,敢反抗就杀,一直延续到台湾日据时期。”

    “施家贪婪是出了名的,历史局限性,瑕不掩瑜。”我笑嘻嘻继续揶揄。

    服务员把冷盘端了上来,施廷闭了嘴,等服务员走了才继续说:“我的意思是说当年我们家可是跟着老祖宗敛财无数的,是真的阔过,虽然这些正规收上来的钱大都送北京给世袭侯爷了,我们族人并没有得到大头,但是长期在台湾生息积累下来财富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

    “大家族繁衍茂盛,到最后同宗未必同族,我们分支很多。甲午战败后,日本人接管台湾,我们这一支从台湾内渡到厦门定居,所以实际和原本厦门的施家并不同族。我们这支传家宝一说老人们口口相传到我不过四代,错不到哪去。内渡后恰逢现代乱世,世代罔替之间不免乱了方寸,慢慢地真的就只是一个传说了,失去了具体根据。”

    “我高祖是前清、民国的巨商,我曾祖经商天资就一般了,只能做到守成而已,他一生几乎没有插手商务,去南洋留学学的也是建筑,这一点我算是继承祖上了。”施廷指着那张平面图:“这个应该就是我曾祖父画的。”

    我看着那幅图,问施廷:“你曾祖父几个儿子?画完这幅图带着谁跑了?”

    施廷说:“其实带谁跑路都不算什么,我曾祖父四个儿子,当时也都是十来岁,跑出去并不是打算再也不回来的。毕竟家业房产都在国内,五四年开始搞公私合营,以为出去躲躲风头,一朝太平了再回来,所以当时带走的是最大的两个孩子,怕他们留在国内会被征兵,毕竟当时朝鲜战争虽然停战了,但是还没全面撤军,而厦门这边天天喊着要解放台湾,也不省心,所以带走谁动机其实还是相对单纯的。”

    “但真要展开来说也不怎么地道,我爷爷排行老三和四爷都是庶出,我曾祖母是二房,地位当然不一样,一旦有事,自然就留下来承担守土之责了。后来政府和他们娘几个谈心,为人民征用了别墅,把他们置换到现在的老宅,也算是妥善安置了。曾祖父带着他的两个正规军儿子下南洋,几十年下来大爷二爷反倒是继承了高祖的基因,经商相当成功,海外又成巨族,而我曾祖父七十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