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一章 屠川(第1/2页)  蜀中剔骨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望着干干净净的碗,杜澈嘴唇剧烈抖动着,这些尘封的记忆苏醒了,洪水猛兽一样汹涌的悲凉袭来,他眼圈慢慢发红,眼眶渐渐湿润。

    那一年,村口来了一群人,神情冷峻,一袭黑袍,那些人进村就按着出生年月抓小孩,很不幸,杜澈就被捉了去。

    自己的家人最后到底怎么样,杜澈已经不知道了,他双眼蒙上了黑布,被一个老太监带进了一处庄园。庄子里面有大群的黑袍人和小孩,看小孩的模样,应该与杜澈的年龄相仿,也是被捉来的。

    多年后,杜澈忆起那一幕,仍很不解。黑袍人脱了黑袍,露出一身劲装,锦衣华服丶飞鱼绣春!锦衣卫!

    明末时锦衣卫便已消亡,为何在清朝的这个光景,还会出现这些人?当权者一经发现,必定会灭这些人满门,为何他们还敢如此招摇。

    所有的疑惑都在最后被解答了,这是一个大阴谋。

    慈禧太后的贴身太监——杜尚淳,他临危受命,要组建一个能匡扶清廷于倒悬之危的组织,扶道社!

    根据相师的审面,八卦大能的推算,最后从数百童子里择了一人,作为下一任扶道社的掌权者,其余孩童则全被斩杀祭天。幸存的这个稚童就是杜澈!他被杜尚淳收为义子,开始了他悲凉的一生。

    本以为自己身受皇恩,理当为大清国奉献一切,可在杜尚淳的身边多年,年幼的杜澈见到了太多的黑暗,这些东西狠狠动摇了他的决心!

    杜澈能活下来,就是因为他身负匡扶清廷的使命,但他见识到了清廷是何种的腐朽后,他开始厌恶扶道社这个组织。而最让杜澈寒心的一件事,就是清廷下令屠川!

    年幼无知的他被掳走,家人与乡亲的结局已不可知,清廷的手段他知道,但他没有亲眼看见锦衣卫屠戮自己的家人与乡亲,所以他仍然心存幻想。

    或许大家都还活着!

    但是所有的幻想最后都破灭了,朝廷下令屠了川西边地,而那儿!就是杜澈的家乡!这道命令,是杜尚淳当着杜澈的面下达的。

    为了掩盖清廷已经衰弱溃败,为了抹去正在找寻救国者的痕迹,当朝竟然以川西之地,外结倭寇为理由,大肆屠戮了杜澈家乡的蜀民!

    其实,这样的屠川惨剧已经不是第一次。

    早在一六六零年,张献忠起义进川,于后四年建立大西政权,为了征筹军费与物资和朝廷相抗,张献忠对百姓横征暴敛,祸害得蜀人民不聊生。

    虽被张献忠统治,但蜀人心中仍是自认为清朝的子民,农民四处揭竿起义,反抗张献忠的暴行与奴役。但是一群泥腿子与正规军的战斗,结果不言而喻,蜀人落败,死伤无数。

    张献忠立足四川,外抗清朝官兵,内御蜀中义军,为了稳定政权,他终于下令屠川!先安内而攘外!每破一城,男女屠尽,老少斩绝!川蜀百姓迎来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

    又于一九六九年,朝廷的军队与张献忠鏖战颇久,最终到了川蜀。由于四川被占已久,恐怕百姓已经有了叛逆之心,康熙下令就地打粮,牵百姓的牛,掘百姓的粮,房屋捣烧殆尽,百姓无依无靠,逃亡川西。

    当时官府还贴出了告示:“贼民相混,石玉难分,屠尽全城!”

    首当其冲就是cd人,几乎被杀绝,而后的川蜀迎来第二次浩劫!尸山血海,骸骨遍野。

    经历多次的屠川,原本的蜀人血脉已经不可查,正统蜀人除了边远的村落还存在,就如杜澈的那一脉传承,其余蜀人几乎死绝。

    这也是为什么杜澈会被捉走,因为扶道社的掌权者需要是蜀人。而正统的蜀人几乎被屠尽,锦衣卫多年搜查,这才终于找到了一支正统血脉的蜀人!

    川蜀遭遇几次死劫,人口锐减!川中的人口在万历六年有六百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