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5 章(第2/4页)  大国外交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句名诗‘宁可食无ròu,不可居无竹’么,以这个噱头倒应能引起人们的兴致。”

    一、二把手的鸿图致富大计,下层官员如何不争相附和、妙点尽出呢?

    张村长起床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坐在门口记账收集些竹什儿,他老一辈是最看不得年轻一辈闲着没事乱逛,以前就没少cāo这个心。现在好了,每家每户都有了干不完的活儿,年轻人就算不肯留在家里编竹活儿,也可以到县里押大车走南闯北,见识世面也是好的。

    村长把有毛病的几个竹篮子还回给手工粗陋的小兔崽子,现在这些篮子涨了差不多一倍价钱,怎么还敢拿这些破烂来见我?区书记不是一次次强调,上次我们就是因为活工次品而毁了这条生计活路的吗?这次再从犯不就是像村里的傻子东了么!

    住在城里的侄子大车也按时到了村子口,先是把一些篮子还给村长说是商人的退货,但不是质量的原因,是因为在运输装车时压坏的,算个半价。

    村民们把竹制品又装满了一大车子,这以前要在地上刨上一整年的票子也就到手了,待会赶个集,给娃添个收音机,给老母亲买个人参什么的补补身子,给孩子他妈来一件从南方运过来的‘的确良’衣服,这日子算是有盼头了。

    可是笑得最得意的,还是要数村里竹活儿干得最溜的张大爷了。他是村子里唯一一位被指定编织一些古怪玩儿能手,上次被指定按图案编出来的马儿,听说是外销到了欧美去了。

    红毛绿眼的外国人一看到这件竹制马儿,就喜欢得不得了,立马就赞叹是件艺术品。艺术品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给国家赚了外汇。啧啧,听说足足卖了一百美金,这美金可是个好东西,人家卖给我们国家机器可不认咱的钱,就认这美金。怪不得逢年过节,高高在上的书记大人也得过来给张大爷请个安拜个年什么的。

    说起这竹县赚外汇也是有段故事的,那次是一位大学的同学来探望洛卫国。

    洛卫国那时对着桌面上的精美竹编古怪玩儿叹气,本想靠这些精品来打开高端的市埸,每个竹制品就标价高达二元钱。可是这都是些观赏的玩儿,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大家都是刚填饱肚子,雅致风高之士甚少,在国内自是一点也不受欢迎。

    代理商也都不愿意代理这些孩子的玩具,反正放着就是放着,洛卫国见这位老同学甚是喜欢,便一古脑全都送给了这位同学。

    没想到这位同学是在国家贸易部工作的外贸官员,看着这些竹编玩儿也是怪可爱的,就把它带到了香港商品jiāo易会上,知道鬼子都是有钱的主,便随便在上面写了个十字的标价摆放在角落里。

    没想到才一会儿,就有一位英国商人过来询价了,同学指了指标价伸出十只手指报了个十元。这位英国商人却是误会了是十美元,二话不说就把一百英磅掏了出来,把全部五件都收了过去。零头也用不着找了,英国商人并且许诺,如果还有同样质量的货物愿意以每件三十英磅收购,但是有一个条件就是要提供编织者的编织时照片,以证明这是纯手工艺品。

    竹县尝到了甜头,竹制品生意自是也就越发做大了起来。

    第四十九章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竹县原来可是市内财政的一大包裹,在县内新班子的英明领导下,一跃成为了市内首屈一指的富县。

    竹县的响亮名声一直传到了省里,这不市里的第一把手潭书记不是多年不见动静了吗?没想到就拿这竹县做做秀,组织就把他给弄到了省里,听说就是在省院内也是十名之内的实权人物。

    以前的贫困小弟,今日的市内香馍馍,这种转变真是眩煞了同穿一裤子的邻县难兄难弟的眼球,纷纷借道求经,顺便过来看看能不能把那位神人洛县长给挖个角。

    进入县区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