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4 章(第2/4页)  大国外交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什么衣服呢,自家手织的粗麻纱衣衫,那是祖宗数百年前传下来的活儿。而且那衣服只是在大冷冬天才有的名词,平常春夏秋就一条裤叉上山下田,十三岁以下的孩子一律光着腚子,所以说全县第三产业的财政收入也就是区区的四位数,也是县府智囊绞尽了脑汁才有的成果。

    可是县里再穷也得有经常xìng的支出,教师的工资要支付吧、政府公务员的基本工资要支付吧。整个县城只有一家银行,就算是想财政赤字也赤不了,白条是越打越多,只好伸手往市里要,可是要的次数多了,就算写的报告再天花乱坠也是雷声大雨点小了。

    上面不给钱,口袋里没钱,下面伸手要钱,这都把县政府官员给逼急了,大白天的也都不敢去府区了,实在是被堵了个现成,就随手写个白条胡乱的蒙混过关了了。

    上一任的县长大人就是因为觉得这样活着太窝囊了,便辞职不干了。

    县长辞官这可是个天大的奇闻,偏偏就真的发生在了这个县里。县长这个第二把手,如果这个缺口放在别的县城,非得来一场政治派系角力不可,但是县常委放弃了推荐这个机会,让市内的组织部直接派人空降。

    市组织部也是心烦呀,平常都是争先恐后的要官职,现在对于这个市里的肿瘤县个个却都是躲之不及,唯恐惹火上身。这也不能责怪谁,谁会发傻跑到那穷县来个政治生涯自杀呢?

    洛卫国就是在这种程况下被推到这个火坑里的,组织部也狠下了心,竹县环境反正是坏得不能再坏了,国家现在不是提倡改革开放吗?倒不如推个新丁出来搞搞局,也好塞住上面领导的嘴巴,又可以为那穷县熬过一段时间,又搏了个敢起用新人的好名声,真是一举三得的好棋!

    洛卫国当时可是血气方刚之期,能有这么好的一个发挥所长机会哪会轻易的放弃?

    洛卫国走马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召集手下大小各个局长,一连就是开了几个通宵会议,在座的都是几十岁的政治老手,打着慢太极左绕西绕的,最后半点有建设xìng意见却是一个也没有。

    洛卫国对于这个没有资源、没有经济产业、没有资金,犹如一潭死水的环境再有雄心也是无从下手。古语有云:读书破万卷,不如行万里路。既然集思广益这条路子走不通,只能来个微服私访了。

    年轻人想到就做,洛卫国穿上解放胶鞋,挎上个绿军水壶,带上几个玉米烧饼,便打了个招呼出发了。

    洛卫国一路行走下来发现,竹县真的比他家乡还要贫困,家庭的收入就是一年一双大胖猪,十年一头牛。这猪也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十多户人家合起来一起宰了分,都是这次宰你家的,下次宰我家的,变相的自己消费,根本就没有见过现金。会议上提出的令人匪夷所思的平均每个家庭年见现金量不过一、二十块的数据,看来也不是空穴来风。

    第四十七章 县令的傻点子

    越是困苦的地方,民风就越是纯朴好客。洛卫国路上跑累了就在农家借宿,没有一家是收他的钱,虽然吃的是红薯、玉米粥,睡的是硬竹床,但是临睡前聚在村中榕树头下听听长者当年朝鲜历险事迹,扯扯天南地北异乡风情也别有一番世外桃源之风。

    数天下来,洛卫国发现了这个县很有特色的生活方式,就是无处不见的竹制品,竹篮子、竹凳子、竹椅、竹床,吃饭的竹桌、农具的竹柄、连家中煮饭烧的柴火也是竹叶片子。

    洛卫国对此感到困惑,于是便向身边吸着水烟筒须发皆白的村长问道:"村长爷,我看你们的生活过得紧巴巴的,你们自制的竹玩儿实在太精细了,为什么不把这些竹制品拿到外面去卖呢?竹子是现成的,就算卖得便宜,可是也算是个副业,总不至于会亏本吧?"

    各位看官可能对"水烟筒"这东东不大太熟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