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7 章(第2/4页)  民国匪祸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由你,还怕蒋委员长不收编你?”于是瞿伯阶遂独立山头,自封司令,以萧瑞禾为参谋长,越搞越大,至1947年终于被guó mín dǎng收编为暂编第十师。在豫西,民间甚至流传一句谚语说:“想做官,去拉杆。”有时一股杆匪会同时有两派军阀去招安,匪首便视开价高低而决定投靠谁。

    有的匪首招安后,觉得人少官小,不够满足,还继续招降纳叛。陕西军阀刘镇华手下的镇嵩军下分三路,由柴云、张治公、憨玉昆分任标统(团长)。这几个人都是当初在河南嵩山当山大王的“老架子”,收编当上标统后,觉得实力还不够雄厚,便放“外队”。所谓放“外队”,就是找来一些营、连长,助以一些qiāng支弹yào,令其带领所部外出拉杆子,扩充人马,等到人qiāng渐多,再收回来。一个连长放“外队”回来即可当上营长,营长则可当上团长。老百姓称这种外队为“官匪”,倒也是名副其实的。镇嵩军当然不会去打这些外队,民团或其他军队来打这些外队时,他们并不承认这是自己的人,甚至还被迫派些部队去协剿。但兵、匪之间早已暗中定有信号,彼来此去,彼去此来,而且官兵还乘机输送些“瓢子”给外队。因此陕西老百姓称镇嵩军的军官都是“嵩山大学毕业的”,就是说,这些人大都在嵩山当过土匪。这种放外队的现象,在其他省内也有。20年代末,山东就常有这类官匪。

    更有的土匪是忽匪忽兵,朝匪暮兵,转换无定,尤其显得是兵匪合一、兵匪难分了。河南宜阳县匪首王殿阁最初在豫西拉杆,后被陕督刘镇华收抚到镇嵩军中当官。1925年刘镇华失败下台,王殿阁回到豫西为匪;不久又投入孙殿英部下,并参与盗掘慈禧陵墓等官匪勾当。1928年孙殿英部缩编,王殿阁再返宜阳做山大王;第二年被西北军宋哲元部的“豫西剿匪司令”张治公收编为师长;至1930年复为张钫收买,成为蒋军师长。

    韩复榘活埋土匪17O人

    被招抚收编的土匪,尽管穿上了正规军的服装,挂上了某师某旅的番号,但大多匪xìng不改,成为穿军装的土匪。他们有的在驻地附近公开扰民。1922年冬,陕西巡防军第二路统领郭金榜奉刘镇华之命剿匪。他采取“以匪治匪”的方法,收编了在商洛山间活动的河南股匪王明智(绰号王老五)1000余人,令其分驻镇安、柞水、山阳等县。王明智在三县县城内开赌场抽头敛财,夜间派兵扮土匪四出抢劫。更有甚者,他搜捕了一批当地匪首,令他们诬告各县富户通匪,然后据此向各户勒索钱财,威吓说否则即以通匪罪qiāng毙;半年下来,仅此项勒索款即达六七万元。

    又如19221923年间,直系军阀在河南收编大批土匪,jiāo樊钟秀带往江西,用以攻打南方政府。当时尽管樊钟秀已暗中与孙中山联络,准备投效。但其部下许多老杆匪却在赣省驻地为非作歹。1923年5月间,驻南昌的一部公然掳掠李渡镇,抢劫邮差,并持抢来的汇票向邮局兑取钞票,遭到拒绝后,竟企图开qiāng杀人,后经劝阻方悻悻离去。

    有的招安土匪则仗着官兵的身份,为所yù为,无法无天。民国时期,尤其是北洋政府统治时,官军的纪律极差,士兵看戏、坐车不买票的事屡见不鲜,还动辄打骂老百姓。民间称“妈拉巴子是免票,后脑勺子是护照”。至于收编的土匪,本来就是散漫惯的,当上官兵后,该遵守的纪律没学会,无法无天的程度却更上层楼。

    1923年5月,在河南安阳火车站,几名士兵无票乘车,被车站检票员阻拦,士兵们当即报以老拳。这时陕西籍军阀胡景翼的陕军第一师正在此驻防,并有士兵在车站巡查。这时陕军士兵闻声询问,也遭前一批士兵殴打,因人少不敌而退让。肇事士兵在候车室肆意谩骂寻事,直至胡景翼派队前来,才匆匆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