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1 章(第1/4页)  蒋介石全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如有所见,并请函酌为补充。”

    但1月6日,据王化一回忆文章,戴笠已主动找王化一、吴瀚涛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办法。戴对王说:

    “拟要求蒋、张同时出面,阻止双方军事接触,准备和谈。今天上午和副司令晤谈,他同意,希望化一、瀚涛两兄,能持他亲笔函件,赴西安一行。……宋部长昨晚已由上海去溪口,我即赶去,和宋部长一起商请委员长,阻止洛阳大军前进!”

    1月8日下午4时,王、吴二人由戴笠陪同,去见何应钦。戴于同日并将蒋给张学良的亲笔信自溪口带来,jiāo给张学良。王、吴见何应钦后,对何说:

    “我们愿意去西安一行,但有一个问题,到西安后,必定有人问到,为什么不放张先生回来?什么时候恢复张先生自由?我们怎样答复呢?”

    何应钦回答说:

    “你们此行,就是为了解决双方误会,军事行动停止,和平实现,保证汉卿先生即回到西北去,这当然是很重要的一点,希望两位能代为转达西安有关人士。”

    然后,又由戴陪同,去孔祥熙公馆见张学良。张学良对王、吴(戴已离去)说明了如下的情况和心愿:

    “当时对蒋是否采取这样行动,考虑至再至三,总是希望能用说服的办法,联合一致,抗日救国。接到你的电报,和他当天斥责黎天才的情况,肯定他不但不能接受抗日主张,反而相逼过甚,迟则必遭意外,因之临时决定,临时布置。白凤祥、刘桂五等行动,又不恰当,闹得破头乱齿,至使蒋先生受了伤害,还使他随行人员遭伤亡,出我意外,非常抱歉。中央扣留我,西安将领发出歌电,何应钦调兵遣将,战事有一触即发之势,如果发生冲突,不可收拾,使抗战力量因内战而消失,敌人更可不费兵力,消灭我们,和我初衷完全相反,这是最令人痛心的事情。”

    说到此处,张学良禁不住失声痛哭。王、吴也相对落泪。“张学良此时边说,边从抽屉里取出写好的两份遗嘱,jiāo给王化一。一份是给家属的;一份是给万福麟、于学忠、王以哲等东北军全体将领。”后一份遗嘱中“表示造成混乱不可收拾的局面,他将自杀以谢天下,以明夙志。”

    张学良还嘱咐他们到西安后如何注意与如何谈话以及诸种军事要事。

    1月9日,王、吴即带着蒋介石和张学良的亲笔信飞至西安。王以哲、高崇民、卢广绩、孙铭九等人前去机场迎接。先到西安招待所,略坐后,即去见杨虎城,转jiāo信件和转告一切。

    杨即时召开一个圆桌会议,中共方面有秦邦宪参加会议。马占山、鲍文樾、米春霖等老将领们也参加了会议。王化一把张学良的话转述一遍后,就散会。晚上,西安方面的“设计委员会”召开会议。讨论结果,议决如下四条:

    (一)释放张副司令即日回陕主持一切。

    (二)蒋介石必须执行在西安的诺言。

    (三)中央军队须撤回原防。

    (四)待和杨虎城将军商谈后,再派代表去南京商谈。

    晚上,王、吴又在米春霖公馆同东北军高级将领们恳谈,传达张学良对东北军的具体指示;主要是要东北军团结一致,同时和西北军密切联系,不要中guó mín dǎng分化离间之计,并与国各方同情者加强联络。

    蒋致杨的信,主要内容是“要杨虎城和将领息兵听命,不要为共产党所利用,许诺改编后予以种种优越待遇”。

    张学良致杨的信,则是“以抗日救国为前途,谁胜谁败,都要损失抗战力量,为了保存抗战元气,达到事变之初衷,应当双方和解”。

    杨虎城则表示:

    “我不同意张副司令亲身送蒋,自投罗网,但抗日救国主张,和张副司令始终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