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九章 明修暗度(二)(第1/3页)  倾城帝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谁知其后数日,终蜀城中开始纷起流言,大同小异俱是传凌坤英勇善战,此战过后前途不可限量。街头巷尾甚至有人说出“凌坤风采堪比汪仁”这种话来。

    我本欲静观其变,想着多候些日子萧显晦便会筹到财宝,听到这些消息后方后知后觉,此时只怕宗政煦已领泛夜军队在前线作战,他既要于表面上效力凉鸿,又要在暗中帮助胡汝,自己已是两相兼顾,更加难以分出心神,再想方设法送钱财入终蜀。如今情势已是十万火急,急迫无奈下,萧显晦也唯有散布谣言这一条路可走了。

    只是此举势必会引人怀疑。明眼人只须稍加思索,便可想明此事与汪仁之事乃是异曲同工。自汪谷珊之事后,皇后已对我渐起隔阂。有一回我与萧望舒闲谈时又被她撞见,萧望舒直言不讳说出我夸赞凌坤之语,其后曲药便时不时来至镜花宫。送礼传话是假,监视控制是真。

    萧纣虽对传言内容心有不满,但因与皇后感情甚笃,爱屋及乌也相信凌坤为人。一时之间,事态竟似陷入僵局。

    即便无需担忧桓恪与宗政煦情况,西荒起义军队这边却已是火烧眉毛。他们已连退数城,避无可避的接近终蜀。一旦其距终蜀过近,便会完全暴露在萧纣眼下。终蜀乃凉鸿帝都,兵力部署与他们相较乃云泥之别。若还如此时一般拖延时间,负隅顽抗的结局已然可以想见。

    当务之急,是要挑起萧纣对凌坤的怀疑。一旦他对凌坤生疑,重蹈覆辙处置凌坤,桓恪与宗政煦便可率军长驱直入,无往不利。那时萧纣自会将全部精锐兵力投向胡汝,时机一到,泛夜便可光明正大的助力胡汝,自解西荒军队燃眉之急。

    只是依萧纣与皇后的感情,此事着实难办。如今我被监视,不可堂而皇之的收买笼络宫人,制造陷阱。唯一可行方法,只有直接同萧纣谈话,借机挑拨。

    此招极险,因事后皇后必会知晓。若成事,则皇后定会向萧纣告知我行为蹊跷;若不成,良机错失,便再难颠倒乾坤。可是阖宫之中,皇后唯一不能阻拦的与我往来之人便是萧纣了。他要与谁对话,与谁独处,众人即便不安也不能明言。

    箭在弦上,必得铤而走险。因遥芦原是裳露宫之人,加之外人看来她与我并不十分亲近,皇后便未曾派人额外监视于她。

    一连五日,我都命遥芦万分小心的带着一名宫女至兰步坊附近,装作闲逛模样,希冀偶遇萧纣。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五日申时方过,镜花宫外便传来通传声:“皇上驾到——”

    原还希望萧纣会命遥芦传话,由我去寻他,但如此便要他站在风中等候,终究是不可能的。左右我与萧纣对话之事也会传到皇后那处,此时不过加快些速度,也算意料之中,无伤大雅。

    我收敛心神,浅浅福礼:“翊靖见过皇上。”

    “此时造访,未知是否打搅翊靖长帝姬休憩?”

    这般说着,萧纣却顺顺当当坐至上位。我偏身向遥芦递去示意眼神,回头在下首落座:“皇上大驾光临,乃翊靖之荣。只是不知,皇上为何此刻来到镜花宫?”

    未立刻回答,萧纣先环视堂中一遭,感叹道:“上回来此匆匆忙忙,因那刺客之事搅得人心不安。今日再入沉璧堂,倒是一丝血腥气都无了。”

    心中一沉,我面上得体微笑:“所谓‘云母空窗晓烟薄,香昏龙气凝辉阁‘。皇上帝王之气,震慑鬼神,是翊靖托了皇上福分呢。”

    “翊靖长帝姬知书达礼,秀外慧中,不仅熟背古贤诗词,信口拈来,更是通晓经纬之道,巾帼不让须眉,甚而较之孤之朝中臣子更具远见卓识。”

    萧纣笑意渐深,难测心思:“是泛夜人杰地灵,钟灵毓秀之因,还是翊靖长帝姬耳濡目染,泛夜先帝惠帝治国有方之果?”

    “皇上这般高看翊靖,翊靖着实心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