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四章 发轫之始(下)(第1/3页)  倾城帝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步步走近,桓恪目光流转不定,有滔天之势,却更似暗涌般平静无波。我毫无畏惧,毫不回避的与他对视,却猝不及防被他一把揽入怀中。他身上有极清淡的檀香,只是轻嗅便令人心神俱安。

    一字一顿,他坚毅而恳切,内敛而炽热,我将下颌搁在他的肩头,只觉他随着言语渐渐收紧双臂,那般小心翼翼地力道,如同在挽留明知必将失去的珍宝:“娘亲不是因你而去,你也不是所谓利益工具,更无谓所言骗局。你乃萧月穆,慈心足以兼济天下,慧心足以辗转周全于乱世,丽心足以应佳人倾城倾国之赞。你乃是桓恪昭告于天下的平州王妃。自是举世无双,冰清玉粹。万不应妄自菲薄。”

    声声隐忍,却无一字明涉风月。我身子全然僵住,脑中一片混沌,心间难安,却不知此时应当作何反应。那些应对旁人时的对答如流、胸有成竹,早不知逍遥去那番九霄云外。

    再度收紧怀抱,很快又便松手,我似听他一声短叹,但终究未可确认。拘谨知礼的垂了双手,与我分开得体距离,桓恪望着我微笑,眷眷依依,却浓如朝云叆叇:“我知你心之所向,也知你所求所图。桓恪会毕尽绵薄之力,助你得到你想要的一切。在那之后,或留或去,孰是孰非,桓恪再不干涉过问。只是……至少现下,至少此时,这平州王妃的身份能够护你周全,能够令桓恪堂而皇之伴你左右,与你共渡难关。”

    “还望你成全,桓恪寥寥心意。”

    这般切骨于悲,这般低微入尘,我只有默默聆听,无法多言,无力多言。心神巨震,嗫嚅踌躇,似因被他情绪感染而骤然平生一阵莫名酸涩,心间最深处的那份柔软,却缓缓腾升起叹息与感动。

    被这悸动促使着,迫不得已的垂下眼睑,余光只见桓恪也收回深情缱绻目光,侧过身子轻笑,佯作无事,避重就轻:“你既告诉我一个秘密,我也便与你交换一个故事。还记得你曾问我,皇姐为何不喜‘从顺’二字吗?”

    垂头低声应了一声,我尽力去听他讲话,心中却仍忐忑不定,若小鹿之触吾心头。

    “是因为我。”

    “幼时,我母妃不得父皇宠爱,我与皇姐也便一直不为父皇注意。直至我十三岁那年,父皇偶尔与我交谈闲聊,我都尽己所能,以兵书中的经世之理应答。父皇龙心大悦,开始带我出征。平州之乱后,我被册平州王,而那时皇兄方被册为皇太子,摄政王又疑心极重。为警醒我勿生谋逆之心,以下犯上,他二人便联手请奏父皇,改我原名为‘恪’,又将皇姐封号定为‘从顺’。‘恪’字含义尚且隐晦些,但‘从顺’之意却显然。皇姐总觉得若无她故,我所受屈辱便能少些,因此才厌恶这封号,不许府中上下提及。”

    “公主与你当真是姐弟情深。”不禁唏嘘,又想起这“从顺”二字倒与当年“镜花”宫殿、“伶月”帝姬颇有异曲同工之处,不觉低头嗤笑。仰头看向桓恪,我追问道:“那你原先的名字是?”

    “桓钧炽。”桓恪淡淡道,“当年我还曾有一小字,名唤澄廓。”

    “澄廓?”我随之轻念,莞尔道:“悠悠千载,澄廓二字未可得之。先帝确是对你寄予厚望。”

    桓恪只是浅笑。甫望进那双星眸中,便忽记起他方才那席肺腑之言,我忙敛了目光,顾左右而言他,转述别事:“当日……遣去定山的庞吉,可平安离开了?”

    “他来信说人已在棘城。即便韦野派人抓捕,也定会往归桑方向寻找。何况韦野现下分身乏术,必定分不出心神细想个中缘由蹊跷。”桓恪转回身,笑望过来:“庞吉信中还赞我明察秋毫,竟能看出韦野反叛之心,只需从旁轻点挑拨,便能使其入吾彀中。却不知,我背后还有一位女军师。却是我占了你的功劳。”

    “若非你告诉我韦野为人,又同我说了定山周遭形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