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3 章(第1/4页)  不忍细看的大汉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和地盘,刘秀却没有一支真正自己的嫡系部队,是邓禹去召集兵马,得几千人,刘秀才算有了真正的第一支嫡系部队。

    邓禹对刘秀的帮助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天下大势的判断。邓禹的建议主要分两个方面:第一,对当时形势的判断。邓禹认为,推翻了王莽的新朝之后,称王称帝的有十多个,但是配做刘秀对手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刘玄的绿林军,另一个则是赤眉军。此时王莽已经被打败,现在正是群龙无首的大乱斗局面,虽然绿林军和赤眉军整体力量最强大,但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逐个吞并这些割据一方的诸侯。而这段时间,刘秀就可以系统地壮大自己,在没有竞争的环境下培养自己的势力。刘秀正是依靠这段时间,联合真定王刘杨,统一河北全境。

    第二,得民心者得天下。当时各个地方的起义军,比如最大的绿林军和赤眉军,他们的问题就是军纪差,没有约束。绿林军中主要是强盗,赤眉军则是一群土匪,他们每到一个地方就会杀人放火。

    刘秀称帝后,邓禹主动上jiāo了兵权,辞去了朝中的职务,回家养老,与一些居功自傲的功臣相比,邓禹的人品还是要高尚一些,读书人的出身使他养成淡泊名利、待人敦厚的xìng格。邓禹一共有十三个子女,但他都没有鼓励他们享受高官厚禄,而是让他们各自学一门手艺养活自己,后来,他的子孙皆称名天下,邓禹曾说:“吾将百万之众,未尝妄杀一人,其后世必有兴者。”

    因此,邓禹排在首位也算是实至名归,德才兼备。再者,二十八宿的排名并不是刘秀自己排的,而是他儿子刘庄当皇帝后排的。刘秀统一全国后,邓禹成为光武朝仅有的几个继续受任用的功臣,当时二十八宿中很多人已经不在人世了,而邓禹恢复了大司徒职务,还曾任太傅,成为太子刘庄的老师,排在首位并不奇怪。

    另外,云台二十八将中的耿就是明帝时与班超、窦固齐名的民族英雄耿秉、耿恭的叔叔;祭遵的胞弟是民族英雄祭彤;还有伏波将军马援有大功,但因为女儿为明帝皇后,为避嫌未将其列入,而且,只要是和皇室有亲戚关系的都没被列入云台二十八将,如光武帝的表兄来歙也有大功,但也未被列入。

    至于为什么要在“南宫云台”画二十八将图呢?从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开始时,其宫城就是南宫(北宫后于公元60年至公元65年期间陆续修建)。南宫中,有不少宫殿是既有的(如南宫却非殿、云台殿等),也有一些是陆陆续续修建的(如南宫前殿),这些宫殿除了刘秀居住外,就是用于国务事务、文化活动、外事往来等。

    云台,其实是云台殿的简称。从历史记载看,云台应该只是殿基较高的宫殿而已,但是叫法有很多,比如“南宫云台”“云台之下”(《后汉书范升传列传七十三》)“云台广室”“云台广德殿”等。云台的用途主要是召见、集会、辩论国事,也是一座皇家图书博物馆。所以,汉明帝追感前世功臣,自然是要选择南宫云台这样与国事国运相连的政坛之地。

    当然,自从汉明帝图画功臣、列将后,云台又成了开国名臣的纪念馆。从此,云台名声远扬。

    “马革裹尸”的由来

    马革裹尸是我们熟悉的一个成语,它的意思是,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多指军人为国捐躯、战死于沙场。马革裹尸形容一种牺牲精神和坚强的意志,为褒义词。三国演义里,司马懿曾为张马革裹尸。史书记载,“马革裹尸”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马援,字文渊,汉族,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窦马村)人,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马援的祖先原本不姓马,其先祖赵奢是战国时代赵国将领,赵惠文王因其功绩卓著及善于驾驭马匹,特赐爵号“马服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