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1 章(第1/4页)  不忍细看的大汉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司马迁这些年的游历拓展了他的视野,同时,因为身份的关系,他还能接触到各个阶层的人,从他们那里得到许多历史知识。周霸向跟他聊过项羽,公孙秀跟他讲过荆轲刺秦王的细节,朱建之子和他讨论过陆贾,至于卫青不肯招贤纳士的情况,则是苏武之父苏建向他介绍的。除此之外,司马迁还认识一大批朝廷大臣,曾亲眼见过名将李广、大侠郭解,并和李广之孙李陵当过同事。

    公元前110年这一年,汉武帝前往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史官,本应从行,但因为身体不好没办法参加。可能是感觉到自己身体撑不住了,司马谈赶紧召回了出使西南的司马迁,病重的司马谈表示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修史,希望司马迁能继续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心愿。他拉着司马迁的手泣不成声,鼓励司马迁说:“我死之后,你肯定会继承我的职位,成为太史。你不要忘了我jiāo代给你的事情。”司马迁俯首流涕,接受了修史的嘱托,修史的决心从此下定。三年后,司马迁继任太史令。公元前104年,司马迁与天文学家唐都等人一起定制“太初历”,同年,开始编写《太史公书》,即《史记》。

    命运的转折点在公元前99年。这一年汉武帝派李广利带兵三万攻打匈奴,结果出师不利被匈奴追得到处跑,带出去的三万人马就回来了一个李广利。当时李广的孙子李陵担任骑都尉,跟李广利一起出发,带着五千名步兵跟匈奴作战。匈奴单于亲领三万骑兵围困李陵。李陵命令前队的人拿盾和戟,后队的人都持弓弩,听他命令,鼓响就冲,锣响就停。匈奴兵看李陵的兵少,气都不带喘地就往前冲。李陵指挥弓弩手,千弩齐发,杀死了好几百匈奴兵。匈奴兵一看形势不妙就开始逃,李陵乘胜追击,又杀死匈奴数千人。

    就在这节骨眼上,李陵手下一个叫管敢的兵士因为被上司韩延年骂了一顿,一气之下跑去向匈奴投降。他还向匈奴讨好,对单于说:“李陵的军队没有后备支援,弓矢也快用完了。”管敢还把李陵的排兵布阵告诉了单于。由于被管敢暴露了老底,匈奴军放心大胆地杀了个回马qiāng。李陵撑不住了一路向南逃,半路上弓矢都用光了,于是被单于困在峡谷中。单于乘机用垒石攻打,汉军死伤惨重,最后李陵被擒。此时,边关便报李陵降敌。

    汉武帝一听李陵投降,气得不行,朝中大臣也都集体开启落井下石模式。此时,李陵曾经的同事太史令司马迁站出来说了句实话,他说:“李陵不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他诚实而有信,为国家常常奋不顾身。现在他处境不幸,我们应同情他。况且,李陵只带步兵五千人,面对匈奴三万大军,转战千里,弹尽粮绝,赤手空拳同敌人拼搏。这种不怕死的精神,即使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他现在虽然被匈奴抓了,但是他的战绩我们是有目共睹的,他不死一定是还想再为朝廷立功。”

    司马迁的这番话说得合情合理,但是愤怒的汉武帝听不进去,反而认为司马迁在为李陵开脱,一气之下把司马迁关进了监狱。当时的酷吏杜周接收司马迁的案子,用遍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折磨始终没有让司马迁认罪,他坚持自己的看法,同时认为做臣子的说句话就要被治罪,哪有这个道理。不久,有消息报告汉武帝,说李陵在匈奴带兵训练,准备攻打汉朝。汉武帝这下勃然大怒,立即下令处死了李陵全家,连带把司马迁也判了死刑。

    根据汉朝的刑法,死刑有两种减免办法;一是拿五十万钱赎罪,二是受“腐刑”。司马迁拿不出那么多钱,可是父亲jiāo代的事情还没做完,悲愤之下只好选择接受腐刑。其实,李陵当时并没有向匈奴投降。事实上,李陵在匈奴杳无音信之后,汉武帝派公孙敖带兵去匈奴打算抢回李陵。公孙敖胆子小,到了匈奴后无功而返,又怕武帝责备,就撒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