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一章 梨林老妪(第1/3页)  血路通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时坐在副驾上的小妮很兴奋地向前一指,说:“这就是香河啦。我们村的这一段河道水势最狂,但也最好玩,县里给我们邻近几个村扶贫,引进来一个河道漂流的项目。

    城里来玩漂流的人最喜欢我们村这段,因为这里的水最刺激——美女姐姐们,你们等一下也应该去河里试试漂流的。”小妮说着,扭过头去看车后座上的胡杨和陶小淘。

    “好哇,好哇,我长这么大还没玩过漂流呢。今天就能下水吗?”陶小淘看着眼前的大河,一副跃跃欲试的架式。

    胡杨也被四周的美景吸引住了,很愉快地对陶小淘说:“看把你急的,等安顿下来姐姐陪你玩,咱们漂个尽兴。”

    “嗯,嗯,想想都觉得美。”陶小淘又露出很陶醉的神情。

    我顺着小妮指引的方向,沿河道向上开了一段,此处的水势相较刚才那段平缓了许多。

    几米开外一座石板大桥便出现在眼前,小妮指着石板桥的对岸说:“过了这座桥,对面就是我们香河村了。以前我们村里人过河都是乘小船的,现在县里来人给修了这座石板桥,过车过马都没问题。”

    此时正值汛期,香河水涨上来,浅浅地漫过石板桥面,河水、石桥的边界在波光粼粼间却也不甚分明了。车到近前,放眼看去,自是一番别样的味道。

    我看着眼前的美景,一股信马游缰的兴致跃上心头。于是猛然一脚油门踩下去,奔驰车踏水驰过石桥。车两旁水花四溅中,引来车内三个女孩阵阵惊呼。

    车过石桥后,又在碎石小路上颠簸了一会,前方远山近峰间,一座依山势而成的古朴村落便呈现在眼前——香河村到了。

    车在村口处停下,小妮率先跳了下来,热情地招呼着后座的两个女孩下车。

    我也兴趣盎然地下了车,站在村口向四下望去。但闻一片夏蝉鸣叫声中,村内数十户人家的青砖瓦舍掩映在翠绿山林之间,身后香河水声阵阵,远处梨花成林,自有一番世外桃源的意境。

    陶小淘还没来得及看全四周,便拿出手机让胡杨给她在村口刻有香河村字样的石碑前照相。

    小妮和村边大树下乘凉的几个老人打过招呼后,回头向我们喊道:“往里走吧,我家就在前面不远。”

    于是我们跟随小妮沿着一道石彻台阶的小路一路蜿蜒向上,信步走进香河村。

    石路两旁每隔数十米才会闪出一户民居瓦舍。村内寂静寥寥,鲜有村民走动。只是偶尔会看到几个城市人模样的游客,驻足拍照,这也不奇怪,现在的香河村已经开发成旅游景点了。

    小妮一面在前引路,一面不时地向我们介绍道:“我小的时候,村子里很穷,大人们只干两样事,一个是在香河里撒网捕鱼,一个是在青山边种梨树,打下了香梨卖钱。”说着她居高临下向村东一片梨树园指去:“看,那片梨树林就是我们村子的。”

    我们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一片粉白色的梨树林就在村旁的山脚处,远眺之下,竟一眼看不到边界。

    “这片梨树林好像很大?”胡杨问向小妮。

    “是很大的,从古时候开始我们村里的先人就开始种梨树,到现在越来越茂密了。

    香河里的鱼就是吃梨花长大的,所以味道特别好。之前你们喝的果梨酒也是这里的梨子酿造的。

    另外,梨树根做成的根雕也能卖钱。我们村里的人都说梨树浑身上下都是宝。”小妮提到梨树园,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说话间,我们一行人已经来到了小妮的家。这是一个由三个瓦房围成的院落。

    小妮快速打开院门,一只白色黄点毛色的小狗,摇头晃脑地向小妮迎了过来,小妮摸了摸小狗,回头向我们介绍:“这是小花,我养的小狗。”

    我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