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章 春闺(二)(第1/3页)  九品大县令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月中,康熙十一年的会试如期而来,天公不作美,春雨绵绵。

    城东贡院周围,在前几天就被戒严了,连个苍蝇都飞不进去。清一色御林军身披铠甲,身跨刀剑,神情严肃,大有一言不合就拿刀砍人的意思,连周围附件的小贩子都不曾看见了,想来是被赶走了,不身处在这个时代,你是无法感受到这种气氛的,无论电视小说中,都无非体会。就这种气氛,比之后世高考恐怕是严多了,能进入这里的,都是各地的精英中的精英,不乏一些德高望重的名门之后。

    一朝题名天下知”,在古代通过寒窗苦读,一朝题名,跃龙门,入宦途,是无数士子的终生梦想。

    本来心情很是轻松的仇同棉,见到贡院外这么大的阵仗,也是紧张了起来,仇同棉可是知道,明清时期的科举,但凡徇私舞弊的,可是大罪,抄家灭门砍头不在少数,这是这时期的国本,可不是后世高考抄袭被逮到了,只是作废高考资格而已。

    仇同棉想起明清最有名的两件关于科举舞弊的事,一是朱元璋“南北榜案”,明洪武三十年,明朝迎来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朱元璋相当重视,亲自圈定78岁高龄的大儒刘三吾为主考。经会试考核,选出贡士51名,均为南方考生,因此大批落榜考生鸣冤告状,疑主考有地域歧视之嫌。随后,朱元璋下诏彻查此事,经数日复核,调查组得出结论:刘三吾等人阅卷公正,无任何问题。但事后朱元璋作出了一个令舆论哗然的决定,将刘三吾等人定为“反贼”,并重新开出贡士名单:51人皆来自北方。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科举冤案“南北榜案”。第二个就是顺治十四年(1657)的乡试科场中,正考官曹本荣,副考官宋之绳,同考官李振邺、张我朴等人或欲结权贵,或贪财纳贿,竟公然在考场内互相翻阅试卷,照事先拟好的名单决定取舍。发榜后,众人不服,考生集体到文庙去哭庙。顺治查实此事后立即令都察院会审,结果审出同考官李振邺、张我朴等人受贿属实。顺治龙颜震怒,立即给吏部、都察院等衙门下了一道措辞强硬的御旨:贪赃枉法实乃科场中的最大犯罪,场闱分明是考取国家人才的重要场所,岂能容忍乱臣贼子为所欲为于是下旨,将相关受贿官员立斩,抄没家产,家属流放。

    仇同棉的老师杨学正怕仇同棉身边没人照应,影响发挥,特地让林管家跟随其后。要知道,会试连考三场,一场为期三天,前后九天时间,可是不轻松。

    见众学子都在点名了,仇同棉把身上的包袱丢给林管家,说道,“管家,劳烦您陪我考试了”。

    管家笑道,“哪里的话,好好发挥,给老爷和你父亲争口气”。仇同棉拱手道,“这是不必说的,苦读四书十于载,为的就这是这一天。林叔,麻烦您帮个忙”。管家见仇同棉语气严肃,问道,“何事”,仇同棉道,“我考试这些天,还请林叔那也不要去,就在御林军人墙边上待着,记住,千万不能离贡院远了些”。

    管家见仇同棉说的要紧,也没问何为,就说道,“这你放心,我就按你的意思,一步也不离”。

    仇同棉这般嘱咐林管家,却是他的手机在包袱里,仇同棉为了这场考试可是特地实验过得,这考场可是不让带任何东西,连吃的都是同考官送进来的,怕手机进不来,仇同棉实验过,发现离开手机大约二十米开外范围,就与这手机取不上联系,所以才和管家这般说。

    心里落下一块石头,便对管家拱手道,林叔,同进进去了。

    点了名,便按队形排队进场,走到一半,仇同棉看见了杨学正,见他在文案上书写着什么,看来自己那天想的是没错了,老师是考官,主副考官不太可能,想来应该是同考官,也不好上前打招呼。路过文案前,杨学正也看见了仇同棉,对其喝道,”这位学子,你在想什么呢,还不快进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