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科举(第1/3页)  九品大县令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五日后,萧进的父亲去世了······

    虽然只相处短短半月未到,可是仇同棉深深的感受到,在他内心深处,那个叫萧进的,无尽悲痛心情,自幼丧母,是父亲将他一手养大,十年寒窗苦读,只为能高中举人,完成老父亲额夙愿,考取功名,光耀门楣!

    简陋的灵堂,搭建在屋外院前,一口薄棺前,仇同棉身穿孝服,跪在一侧,迎跪前来吊唁的乡里乡亲,无论萧进,还是他父亲,因有功名在身,是个熟读诗书五经做学问的,这方圆几里周边,还是有些民望的。所以前来吊唁乡亲,可是不少。

    一精壮年轻的汉子,挤开前面跪拜的人流,走向仇同棉,蹲下身子拍了拍他的肩膀,叹道,“阿进,莫要伤心过度了,叔父这病,也是怪折磨人的,这一走,也是一场福分,省的受着非人的折磨”。人群中,一位年长者许是听到精壮汉子的话语,也是认同的点了点头,让开前来的乡亲,拉起仇同棉道,“你爹这病,一病已是十来年,多年受尽折磨,想来,这是扛不住先走了,月前听闻理正带来消息,说是杨学政带话,让你务必好好温习功课,好准备明年的会试。话没说完”,身后站着一人道,“是啊,杨学政对你恩重如山,他三年一任,今年便是最后一年,他希望你明年能同他一起回京城,路上也好有个照应,对你的功课,也能教导一二”。话停,周围身边的人,对来者,拱手道,“理正”。理正点头应道。

    仇同棉看向理正,原来这位便是村长,连忙也躬身拱手谢道。

    理正双手扶着仇同棉,鼓励道,“你是我们徽州府唯一一个举人,一定要给我们徽州争光,就算不能进士及第,也可经过吏部的就任地方官员,来年家乡,也要靠贤侄好生看护啊”。

    仇同棉听到后,也知道,不怪乎理正安慰他,不说他自己也知道,此时的萧进,可不是那个才华横溢的萧进,此萧进非原来的举人萧进了,单说举人这功名,按仇同棉的理解,就不是一般人能考取的,特别是在清朝,清朝的统治主体是满人,所以在科举中,满人优势,比之汉人大的多,只需考翻译一课。

    考取举人功名,首先你得有童生的资格,取得童生资格后,你得经过县试,府试,院试,不考虑家里经济情况,你得寒窗苦读十年,取得前面三试后,这时候你就是一名秀才了,再到后面,经过岁考,科考。科考是乡试的预选考试,学政到任后第二年进行。成绩分三等,其一二等及三等大省前十名、中小省前五名准应乡试,便是这一关,却要断送了许多人一辈子阴光,也未能再进一步。清代通过乡试选拔举人,是取古代“乡举”之义。“乡举”一语见于《周礼》。通过乡试之后,便是举人老爷了,就像前面理正所说,如若会试未能取得好成绩,进士及第,也可通过吏部委任官吏,走上仕途。

    仇同棉听完,回道,“理正的话,阿进一定时刻谨记,杨学政对我栽培之恩,定是不能所忘,也不会辜负各位乡亲父老的期望之情”,说完,拱手对着周围一大群人摇摇一拜。

    仇同棉对自己的作态,也是万分惊讶,这些繁文礼节,仇同棉像是突然学会一般,不说认识不认识这些乡亲父老,单是眼中所流露出的关爱和期望的眼神,确做不得假,亦是真情流露,也感动了仇同棉这个陌生人。

    仇同棉接着开口道,“等我料理好老父亲的丧事后,定好好温习功课,以备明年春闺,烦请理正给侄儿带话于杨学政,何时出发,定要通知与我,好一同上京”。理正看着仇同棉的作态,也是非常满意之极,拍手道,‘贤侄请放心,这话你莫要说,叔父定会帮你通知到,你请放宽心,好生守孝,安心温习功课。周边关系熟悉点的,见理正话完,也急忙上前扶手安慰道,各种安慰话语,不烦其所,仇同棉皆是一一道谢。

    时隔月余,萧进的父亲下葬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