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八章 祸起萧墙(第1/2页)  十年漂泊十年青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就单个新闻系列专题来讲,《麦当劳毒油事件》的连续报道是非常成功的,应当做为新闻纵深报道的典范课题来讨论学习。但同时又暴露出的问题是穷追猛打,无病呻吟,报到后面已经无料可报,连续一个多月的跟踪报道,读者也已经审美疲劳了。

    这篇报道也引起了中央电视台的高度关注,央视《新闻30分》对此事进行了专题报道。至此,《麦当劳毒油事件》的连续报道告一段落。

    从这篇报道开始,报社领导们倡议要多做批评报道,一时间,所有版面围绕批评报道展开了你追我逐,呈现出一种不良性的发展趋势。

    于是就有更搞笑,更荒诞的事情的发生。

    报社广告部业务员打电话给武汉百胜集团(肯德基的运营主体),询问对方有没有广告投放的意愿,可能对方语气不好,业务员就跟别人说起了《麦当劳毒油事件》的连续报道,对方当然关注到了这组报道。说要领导商量一下广告投放计划,广告计划是每年年初就制定好了的,不好随意改变。

    接下来,我们那位神通广大的业务员接连几次给对方负责人打电话,显然有点威肋的味道,说话方式也很露骨。

    谁知道,对方也不是吃素的,竟然将所有通话都录了音。并将所有录音材料投诉到北京新华社总社纪检组。

    一组成功的《麦当劳毒油事件》的连续报道,就这样被别人当枪使唤了。真应了那句老话: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帖子,是一个老阳光的人写的!

    当年的《阳光周刊》,不管我们那班人当初为它付出了多少心血,但它的命终究尽了。这是我们心底永远的痛。多少人天真灿烂地从这里跨入新闻的大门,然后坚持,然后坚守,然后从这里离去,离新闻而去。

    阳光周刊的败,可以说是败在钱,也可以说是败在人。败在钱不可惜,毕竟是市场下的一份周刊,如果不懂市场对投资者不负责,那是不可饶恕的。但败在人,则多少有些自作孽不可活的悲凉了。

    还是先说钱吧。

    阳光周刊到底有多少投资,也许只有两个人知道。我是不知道的,我只知道湖北经济报(后更名新经济报,下辖阳光周刊和财经周刊)的总编和办公室主任两位都是资本营运的高手,从他们的口中,听到过这样几个说法,一是由新华社湖北分社和中华网香港分站合股,成立新华传媒来操作新经济报这一平台,以便利用这一平台来进一步进行资本营运,所以,采编们要做的惟一一件事就是搞好周刊质量,赚不赚钱无所谓,但一定要打开知名度。(后来的事实证明,并不是赚不赚钱无所谓,而是赚钱很重要。)稍后的说法,是主要由新华社和一个什么集团(好像叫力诺集团,生产双虎涂料的,在武汉有一定实力)合股,中华网好像也参与其中,可能是进行了股权置换吧,成立了新华传媒,然后想通过力诺借壳上市,但这一想法在阳光完结时都没有成功。

    阳光早期烧钱是比较厉害的,创刊伊始,在各大商场门口做活动,那时候它有一个策划部,专门负责对外宣传,另兼当时流量较小的广告业务。另外其采编的收入与工作量相比,并不算少。但因为发行量毕竟有限,武汉的广告客户并不买账,当传说的800万逐渐见底的时候,上面急了,推出了一些极端措施,于是有了后来的肯德基(注,不是麦当劳)事件与南湖中央花园事件。

    资金的捉襟见肘并不是阳光的致命伤,毕竟原湖北经济报一穷二白的时候,也维持了十多年,也有一些员工食有鱼出有车。

    我一直在想,如果当初经济报的两大决策者不换掉初任主编朱勤兵,阳光是不是可以避免这一厄运呢?这么长时间过去了,我们这些老阳光人聚在一起的时候,常常怀念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但大家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