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7 章(第1/4页)  大辽英后萧绰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过于皇上亲征。于是他本准备这年六月亲自带兵南伐,可谁想春行营的时候因为淋了些雨引发了喘疾,耶律贤竟一病不起,亲征南伐的事也只好作罢。萧燕燕知道皇上这是急火攻心,只得一面好生照顾,一面兼顾朝政。

    十月,耶律贤拖着还没有康复的病体,不顾萧燕燕的劝告,宣布御驾南伐。他很清楚,错过了这个十月,再想南伐只有等到明年,而他却不想再等。这次犯病他卧床四个月之久,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情况,耶律贤隐隐有了些不好的预感。

    十月初五,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钟鼓号角声,耶律贤携皇后和众臣在开皇殿祭祖,又在元和门前以青牛白马祭奠天、地、兵三神。前一夜的秋雨将黄叶吹落满地,耶律贤头戴金衮冕,身披玄色貂裘长袍,身骑黑甲白马,萧瑟的秋风将他的袍角吹起。耶律贤今年三十三岁,常年以yào养病,使他的面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老。蜡黄的脸庞,深邃的眼纹,以及瘦弱的身躯都说明他还在病中,可是他的目光却炯炯有神。耶律贤审视着眼前的二十万精锐,望着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内心澎湃,仿佛浑身的病痛都不存在了,他要和这群年轻的战士一起征战沙场,像一个真正的帝王!只是当他将最后一眼落在萧燕燕身上时,目光不禁忽然黯然。他的嘴角抽动了一下,仿佛想说什么,却变成了微微的咳喘。萧燕燕看在眼里,心里都明白。她知道,这么多年来耶律贤心里始终憋着一股劲,他展现给世人的是高高在上,留给自己的是病痛和隐忍,这一战,他与宋军斗,亦是和自己斗。萧燕燕拉过耶律贤冰冷的手,想再次劝说他放弃亲征,却见耶律贤微微一笑摇摇头,反而抓住紧自己的手,平静地说道:“为朕祈祷,为大辽的将士们祈祷吧,皇后。”

    自耶律贤带兵离开上京后,萧燕燕就心神不宁,她总觉得耶律贤离京那天的神情令她不安,更何况他的身体能否承受长途跋涉和战场的冲击呢。直到两个月后传来捷报,耶律贤和耶律休哥在瓦桥关大败宋军,并长驱直入直达莫州。瓦桥关是辽宋边界的重要关口,与益津关和淤口关合称“三关”。三关以南的瀛、莫两州曾属于燕云十六州,后被周世宗“收复”落入宋人手里,这也一直成为辽人的心头病。所以这场胜利可谓洗雪前耻,萧燕燕在上京也替皇上高兴不已。

    然而,她本以为耶律贤会立刻返回上京,却没想到他又去了幽州。萧燕燕担心皇上的身体,打算去幽州侍驾,可太子耶律隆绪却在这个时候病倒了。耶律贤和萧燕燕一直担心隆绪会患上和他父亲一样的病症,因此对太子的身体格外关注。因此整个冬天,她只好留在上京照顾太子,心里又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远在南京的耶律贤。谁知第二年三月,萧燕燕再次收到军报,耶律贤已经移驾云州,并授令辽军沿着从雁门关至瓦桥关漫长的边境线,兵分三路再次伐宋!。

    初听战报,萧燕燕就心知不妙。五个月前宋军瓦桥关战败,此番迎战辽军,必定准备充分。而耶律贤安排三路兵马一齐向南推进,虽然看上去气势磅礴,可面宽线长,且兵力分散,没有明确的目标,很容易被宋军各个击破。她知道耶律贤从来不是一个急功近利的人,可是为何这次会如此心急呢。

    结果,一切和萧燕燕预测的一样,战败的军报很快便一道一道传入上京。三月中,辽宋先战满城,结果耶律奚底中流矢身亡,耶律善补被宋军包围,多亏耶律斜轸及时救援才得以脱身;四月,再战雁门关,潘美领军击破了辽军边寨三十六所,俘牛羊万匹;还是四月,崔翰领衔宋军在唐兴口斩杀辽军千余人,shè杀了大将奚瓦里,缴获兵器马匹上万。

    萧燕燕一边听着耶律贤适的军报一边握紧拳头。她倒不担心军事上的失利,虽然三路皆败,但大辽元气未伤,宋军也没有能力追击。只要及时退守,就可以保存实力,来日再战。她更担心的是耶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