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张春雷就来到了村部,按照驻村工作的第一要求,要排查村里初步筛选出的贫困户。村部还还没有开门,等了大约半个小时,支书李国胜他们几个才陆续赶过一米。张春雷知道:村干部也有责任田,六月的农村正是农活最忙的季节,一定是早上去田里干农活啦!从他们衣服上的泥土就看得出来。想想这些村干部也不容易!“李支书,我想到贫困户家里看看”,张春雷征求李国胜的意见。李国胜爽快的说:“行呀!,需要村里怎么配合”我不知道贫困户谁家在哪里住,能不能安排个人和我一起去?“行呀,让民调主任李二军陪你吧,他比我俩年轻些。”村文书李超把厚厚的“贫困户花名册”递给了李二军。
张春雷和李二军出了村部,李二军人长得精瘦,一看就是个精明人。张春雷边走边问:“李主任,多大啦。”52啦,孙子都上小学啦!,农村人显老,李二军回答道。顺着村部前面的东西大街,李二军领着张春雷来到离村部不远的一户人家,敲了几下门:“家里有人吗?”一个60岁左右的黑瘦老头打开了门。李二军忙向他介绍:“长富大哥,这是县里来咱村扶贫的张春雷同志,来你家了解一些情况。”李长富憨厚的笑着说:“欢迎领导,请进!”进到院中,张春雷打量一下这个农家小院:院子有四分地的面积,坐北朝南是两间破旧的瓦房,西面是一间厨房,东边是厕所和羊圈。李长富的老伴见来了客人,忙站起来倒茶。“老李,别忙啦,我不渴,来,坐下来说说话,”张春雷笑着说。也许是出身农村,张春雷看到和父每一样朴实的老李夫妇有一种自然的亲近感!“李叔,家里几口人呀?”,张春雷问道。“就剩我们老两口啦!三个闺女都出嫁了。”“家里有几亩地?”“我们村地少,只有3亩”“家里经济情况怎么样”“我俩年纪大,不能出去打工,身体又不好,都有慢性病,常年吃药,只能种些好管理的庄稼”说到收入,老李低下了头。
张春雷知道农村的现状:那些漂亮的楼房大都是年轻人的,在村子四边,老年人因为子女婚嫁,有病等原因,一般经济情况不好,住在老屋里,在河东省很多农村都是这样,成了“空心村”他鼓励老李:“不能怨天忧人,要动脑筋,想办法,再说,还有党和政府呢?”“新农合参加没有?能按时报销吗?”“张同志,新农合可解决了我的大问题。我和老伴去年报了六千多呢!长富老汉激动的说。”“农村60岁以上老人养老金能按时领吗?”“能”说到这两个问题,李长富露出满意的笑容。
离开了李长富家,又向东走了几十米,来到一户,李二军介绍:这家主人叫李长友,是个四十多的光棍,不知在不在家。敲了几下门,果然没有反映。李二军掏出sh一u ji给他找diàn huà:长友,你在哪里?快回家,县里的领导来看你呢!等了半天,一个骑着破三轮的人才满头大汗的赶过来,车上满满的装的是旧书报,酒瓶子等物品。下了车,充满敌意的看着张春雷:“政府又给咱发啥好东西呀!”“你这家伙,净想东西,还不开门让县里的同志进屋?”,李二军轻轻的打了他一拳。李长友气呼呼的打开了院门,推着三轮进了院。“这是个刺头,坐过几年牢。”李二军叹着气说。
张春雷走到屋里,三间通着瓦房,屋里除了一张床张桌子c几个小凳子之外,就是各种和他车上一样的东西。张春雷笑着问李长友:“长友哥,刚才干啥去了?”李长友瞪了他一眼:“老百姓能干啥,收废品去了。”“家里几口人?”
“滚”,李长友突然变脸。张春雷来李庄之前,也想到农村工作的因难,却没想到这样的突发情况,一时不知道怎么办,愣在哪里。“长友,你又喝酒啦!发什么疯?”李二军大声的呵斥道。春雷同志,咱走,别理这个“二蛋”。李二军拉着张春雷离开了这个“二蛋”的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