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章 在那遥远的地方(第1/3页)  炼血xiāo hún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楔子

    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

    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

    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

    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一)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à一)京。

    然后战国时代,然后是春秋七雄崛起。

    ———————————正文开始———————————

    武威郡,地处凉州,西北荒凉之地。

    武威郡西南部有一座山,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阴山。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自魏武帝太初六年,一统北方后,开始在凉州屯田,以前久善沙场的精兵铁骑,纷纷马放南山,刀剑入库,开始拿起锄头,铁锹,驾驭着耕牛在这汉民族与异族厮杀了千年的古战场上种起了粮食。

    莽莽苍苍的阴山下,一个不到二十人的小村落,却是一伍,正是军队里最基础的单位。这个小村子就叫三十里伍。

    现在是太初十六年了,距离第一代在此屯垦的北魏拓荒者,已经过去了十年。

    这十年里,魏武帝从春秋隆盛变成了古稀耄耋老人,但他统治下的帝国却达到了巅峰。

    国力在魏太宗拓跋彦希第一次南征失败和魏高宗拓跋石麟第二次南征失败后,终于再次达到了巅峰,还会有第三次南征吗?谁也不知道。

    小村子的五户人家,不知这些国家大事,只知道十年里,朝廷曾经数次加税,税负由什一制增加到了五一制。

    也就是,每季可以产出十石粮食的话,就要上缴两石的粮食,而阴山下因为地处西北苦寒之地,所以每年的粮食产出只有一季,也就是一年每户只有十石的粮食,而上缴的五一税却是一年四季共四次,一年下来每户人家只余两石粮。

    好在手里的从军时的技艺还未撂生,阴山千里森林,里面野兽众多,打打猎,打回的肉食可以贴补家用,硝制好的兽皮则可以在集市上换钱买些盐和茶叶什么的,此外修补农具也得用钱。

    哒哒哒,荒凉的荒原上,一匹懒马,马上一个年轻人,一身的青色劲装衣衫,头戴软帽,背着一个蓝布包袱,马上一个水囊和干粮袋。

    这个年轻人一脸的严肃,双眸如星,看看远处天边的朦朦胧胧的一条黄线,加快了马力,沙尘暴要来了,若是在旷野上遇到沙尘暴,那是很危险的事。

    空气里充满了沙漠的气味,荒凉,干燥,死亡,这是沙尘暴要来临的征兆。

    不过三十里伍也遥遥在望了。

    呼啦,老陈把张挂的旗幡收起来,要起风了,这样的沙尘暴,三十里伍一年总要来个次,尤其是现在春天,更是风沙季节。

    还是把旗幡收起来吧,免得被大风吹飞了,这样的棉布旗幡得到百里外的阎家堡才能换到,而且只有镇上唯一一家的杂货铺里才有卖。

    老陈家有十五亩旱地,他又有设陷阱套兔子的手艺,在自家的房子外搭了个棚子,给过路的客商卖几碗黄汤,多少赚点儿。

    杨大齐纵马疾驰,在风暴将将呼啸而至前,冲进了三十里伍,跳下马,把马栓在老陈家外的柳树上,就冲进了老陈家的酒铺子。

    老陈认得杨大齐,这是个办事严肃的有一双明亮眸子的小伙子,在五百里外的武威郡治所在地得胜城公干,是一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