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没谁了(第1/2页)  原始动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次日我们退了客房,一路火车汽车的到了峨眉山脚下已经傍晚,山门上“报国寺”大匾,据说是康熙御题,王藩手书。山门两边柱上一副对联,“凤凰展翅朝金阙,钟磬频闻落玉阶。”人言峨眉天下秀,这座两千多年历史的名山确是能让人沉淀下来。我不得不收起往日的顽劣,跟在引路的大和尚后面。那是我第一次到寺庙里,看什么都新鲜。这里红墙围绕,伟殿崇宏,金碧生辉,香烟袅袅,磐声频传,我问他我怎么有些分不清东南西北,他告诉我这报国寺自西向东,清晨迎朝日,傍晚送落霞。前对凤凰堡,后依凤凰坪,左濒凤凰湖,右挽来凤亭,就像一只朝阳欲飞的金凤凰。四周尽是苍天古树,加上太阳已经落山,难免有些分不清。我问他这套词是不是背过,他笑笑不说话。

    江雪拽了拽我让我规矩一点,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是她早就提前找好了一个叫宋雄的人,人家是看在宋雄的面子才来接我们。

    沿着一侧穿过殿宇,他陪我们吃了斋饭,他便引着江雪去寮房休息了,因为分男女所以我在外面等他回来。我受的一直都是无神论式的教育,对这个地方不敢说不屑,但也只是心存一些尊重敬畏罢了。站在一间不知是什么殿的台阶处我看着身后依山而建的一重重屋宇,不由沉淀下来,真有了些清心寡欲的味道。等他回来时我问他能不能带我走一走,他说他要诵经了,白天再带我。我有些睡不着,便问他能不能在他旁边,不打搅他。他想了想,带我去了他的禅房。其实我更多是对他们住的地方好奇,想看看是不是小时候看电影里的那般。一排大通铺,露着小脑袋瓜。

    那是一间有点古典考究的屋子,只是门上已不是纸糊的了,在里面都换上了玻璃,有点民国初期的风韵,进了屋正中间是一副禅字,左边有个书架,一些日用品,夜深了,我便独自去睡了。那时我还不知这和尚的来历,只是觉着现在的和尚都有点玄乎,说的好像跟会看面相一样,可谁又曾想到他说的话后来都句句中的。

    第二日就是除夕了,我以为庙里应该没多少人了,却是人头攒动,山门外面都有人搭起了帐篷,江雪告诉我都是等着烧头香的人。我当时心想中国人真可怕,菩萨就那么多,这么多人来拜,忙得过来么。下午时寺庙里年纪小的和一些居士已经开始张罗包饺子了,我觉着新鲜,脑海中对寺庙的记忆还停留在《少林寺》里,也去凑热闹。进了一间大屋子吓了一跳,足有一百个人在那包饺子。跟着一起包的时候旁边一个阿姨告诉我除了自己吃的,晚上还要给来烧头香的人一些,我这才发现里面还熬着四五个大桶的八宝粥。

    晚饭过后山门外的人已经开始一望无际了,僧侣们也已经都披上袈裟准备了晚上的事宜,忙而有序。我头次见到这种盛况,在一旁看着,十点半的时候开始陆陆续续往里面放人了,那可真是盛况空前。一群各种各样的人鱼贯而入,这个时候已经没了身份,都在拼命往里抢,烧的香也不同,有粗的,有细的,有高的举起来仿佛都要断了的。大和尚告诉我有的人从外面自己带香进来,觉得这样寓意好。我说平时如果造孽太多或者发个什么大愿,那不是要开一卡车来烧才够。他说那叫放火。原来和尚也有贫嘴的时候。看了一会后他带着我和江雪到了大雄宝殿前,我猜测应该是在做个类似祈福祷告的法事,也没多问只管跟着一群看起来要比我虔诚的多的多人在后面站着。十一点时大和尚告诉我可以上香了,我学着江雪的样子依葫芦画瓢的跟着鞠躬作揖,我不知她心里想什么,反正我当时什么都没想,光跟着烧香拜佛了。后来她问我许了什么愿,我说忘许了,脑子空了。这也是没谁了。

    这一拨人全部上完才开始放外面的人进来,我们跟着大和尚一起到外面发粥发饺子,和尚叫我吃一个,说有福气。我尝了一个,有点淡。但不敢说,怕有什么忌讳。这来烧头香的人真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