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1宦海起波澜(下)(第1/3页)  红楼聊斋之世外仙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京城,荣国府

    收到了儿子来信,贾赦匆匆来到荣禧堂,将信交给贾母阅看,小心道:“母亲您看,太子储位是不是有些不稳当?元春又已进了宫,这——”

    元春进宫可以说是荣国府上下甚至是元春自己期望,可惜他们早前谋划是太子东宫女官位置,临时改道易辙,结果自然不会美好,也许会分配到不受宠嫔妃或公主宫殿去。

    太子江南势力竟去了十之七八?!贾母震惊之后也拿不定主意了,沉吟良久才道:“打点得好好,临时反悔惹人侧目,不若依先前说,还是分配到东宫,不过负责工作可以变动一下,奉茶奉仪位置争人多,就说我们退一步,选个打理书室职位,也合了元春爱好。”

    贾赦没动,说到底他会来报告贾母一声,一是为了表示贾琏去扬州对贾家还是有好处,希望母亲不要总拿着这个说事,要贾琏回来;二来,荣宁二国府向来明面支持太子,太子储位稳不稳也关系到荣宁二府将来,而自己才是这府里袭了爵主子,好坏都得担着。

    “老太太,万一太子真出了什么事,那元儿……”王夫人还是很紧张女儿,精心培养了十几年,期望着她真命里有福给自己带来尊贵荣耀,怎么能还没开始就折了去。

    “太子还好好,别听风就是雨!”贾政就是再迂腐也知道出尔反尔之事不可做,放主子眼里那也跟不忠没两样了。

    “好了!老二家别动不动就惊惊咋咋地,没了当家太太模样。这万一没事呢?皇上惯来优容太子,说不定这次会做些补偿。”贾母看着长子闷声不吭模样,心里一阵发堵,看着贾政眼光也就格外慈爱。

    话是这么说,可京中谁不知道皇上越来越宠爱甄妃了,连她所生九皇子也是格外看重,甄家江南也是赫赫扬扬,连督抚也不敢撄其锋芒……这样权势,说不得真能趁着太子势微储位上改弦易辙。

    “政儿赶紧先办了这事,有需要让东府珍儿也搭把手,一笔跑不出两个贾字,将来元春出息了他们也沾光。我寻个时间再给甄太君送封信,请她帮帮忙,万一太子保不住了,也得将元春救出来!”

    “是。”

    看着贾政肃然而应模样,贾母心中又是一叹,这个儿子又孝顺又会读书,可惜圣贤书读太过了,不懂得权术变幻,为官任事也是守成有余进取不足。不过总比老大好,自己面前虽也应应喏喏,到底是先婆婆养大与自己感情不亲,又纨绔好色,没什么担当。可惜老爷逝世前不听自己意见,坚持长子承爵……

    之后几天,贾母积极联络老亲和往来亲密勋爵世家,成功将元春分到了太子东宫书室担任女官,并之后得到了元春送出来消息,说太子近脾气喜怒不定,整个东宫气氛诡异。

    没等贾母打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就又听到太子被斥,令闭宫思过。

    没有理由斥责,让人觉得不安。

    贾母让元春不要轻举妄动,果断地给甄家送去了一笔银两,希望借甄妃之力将元春调出东宫。贾母喊了贾赦贾政商量,觉得不能再绑死太子这条船上,而目前形势,除了太子还有哪个皇子比得上九皇子得宠呢?

    二皇子虽为贤妃所出,朝中也颇有礼贤下士之名,但外家实力不行,清流中虽也有些名声,到底不如太子既占了正统名义又有南北文人世家支持,财力权势不能与霸踞江南甄家相比了。

    转眼到了中秋佳节,太子给庆旸帝奉上了亲手抄写十几部经书,庆旸帝一看,有《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妙法莲华经》……想起难产早逝元后心中一软,便解了他宫禁。

    荣国府以为太子平安度过难关,对已将元春调出东宫到了甄妃身边服侍一事感到可惜,贾赦摇着儿子亲手制做精美桃骨扇哼哧了一声,出门与有共同爱好朋友鉴赏古董字画去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