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七章 李白绝诗(第1/2页)  宅世学园反穿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前面也说了,由于某无良神棍的脑残粉肆意传播不实信息,误以为绝郁之槛开山收徒的消息不胫而走,导致巨鹿郡聚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各个人物,包括各种文人武夫。

    这一天我在山下闲逛时,发现十里亭坐着两个气质不俗的文人,一个是看起来有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另一位相较年轻,年方二八的青年,两人衣着整洁,手上无茧,许是哪家的世家贵人,便上去一窥究竟。

    两人斟酒而饮,吟诗作乐,好不快活。

    “这位小友观之已久,何不前来同乐。”许是发现了伫立在那儿的某人,两人中的中年文士笑着邀请道。

    “那便打扰了。”我也不怕生,很自来熟地融入这两人中。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还未开始自我介绍,那名年方二八的青年首先便开口吟诗。

    中年文士也紧接其口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呵”我十五度角玩味歪头。

    这是离骚,战国时期屈原的作品渔夫

    沧浪之水是比喻天下的整体局势。“水清”是比喻太平盛世,“水浊”是比喻动和了个谐乱之时。

    缨是帽子上的缨络,指代帽子。古代男子的帽子是地位的象征,所以“濯我缨”当然就是比喻做官封爵,参与政事。而与之相对的,“濯我足”就是指保全自身,不问世事。

    整句话的意思是,当水清澈的时候,就用来洗帽子,洗衣服。当水浑浊的时候,就只能用来洗脚。这是生活的常识,也是做人处事的道理。

    天下安定的时候,人们就可以大胆的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是天下动和了个谐乱的时候,人们就应该韬光养晦,不能盲目出风头。

    若非最近发愤图强恶补各类知识,恐怕就得一脸懵逼地看着两人装逼,自己在两rén iàn前出丑了。

    不过也由此句,能看出两人的志向,与对天下的理解。

    心生感叹下,我调整好心态,双手恭维道:“君子处世,遇治则仕,遇乱则隐。两位先生真高才也。”

    曾经说过,这个时代知识被世家垄断,活字印刷术还没见到影子,书籍什么的还都是用纯手抄的,有此等才学,两人的身份不简单。

    对于我气息满载的回答,两人也笑意连连,表示满意。

    “在下n,字nr,颍川人士也,因早年黄巾之乱,携宗族来此避难。”青年文士自报家名,表示愿意和眼前的小友结交。

    “在下n,字n,东郡东阿人士,游历途中因听闻绝郁之槛的事迹,前来拜访一二,偶遇nr兄,相谈甚欢。”

    寻鱼?文弱?

    沉鱼?重的?

    这奇葩的名字,没听过,肯定是小角色。

    “适才二人吟诗,令我感触颇深,吾虽不才,有一诗,欲请两位一评。”简单地自我介绍后,对于两人的装逼,我当然要投桃报李回敬一二,拿千古绝诗震死他们呗。

    “哦?小友且讲无妨。”也许是年龄长幼的关系,两人还真一副师长点评的模样。

    “那我献丑了。”我准备了下,想象此时是教室老师要求诗歌朗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寻鱼和沉鱼听完,两人细细品味,不住点头,口中妙哉念个不停。

    “看来小友也是个颠倒流离地思乡之人。”中年文士沉鱼言语中带有钦佩可怜之意。

    “两位误会了,此诗并非出于我之手,而是一名叫李白的文人。”我连忙澄清,文抄公这事我可做不来,李白的东西就是李白的,而且诗仙李白可是我的偶像,伟光正如我我绝不会去玷污。

    “哦?世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