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章 为历史翻案(第2/3页)  文道宗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翻案——千古一帝秦始皇》

    周畅眼睛一亮,自言自语道:“嚯,这标题够颠覆的,就是不知道水平怎么样……秦始皇,那个焚书坑儒的暴君,难道你也能洗白?”

    看看作者署名,愣了一下:“桃花岛主?是个新人吗?”

    “看看吧,或许新人也能写出好文章……”

    ……

    兴致勃勃的看正文。

    “一篇帖子惹来骂名,没想到李想先生作为华夏知名历史类作者,亦会关注无名小卒。闲来拜读大作《秦殇》,读罢掩卷,不以为然,试驳之。”

    周畅一下子兴奋了:“还是一篇战斗文!”

    接着往下读。

    千百年来,许多人围绕着秦始皇编造了一个又一个故事,真假参半。

    但我们翻开华夏历史,回到2000多年以前,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秦朝的时间虽短,但它对华夏历代发展的贡献是最大的。如果没有秦始皇,我们现在的华夏可能就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可能分争为多个国家,单凭统一华夏这一历史贡献,就永远值得我们华夏人尊重。

    仅仅两段,周畅就被勾起浓厚的阅读兴趣。

    研究秦史,任何人绕不开的一个人物就是秦始皇,李想先生的著作《秦殇》也不例外。

    下面就书中一些观点,以《史记·秦始皇本纪》为料,聊作议论。

    首先是秦始皇创立的制度。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丞相王绾主张分封制,廷尉李斯主张郡县制。

    那秦始皇怎么说的呢:正因为分封有诸侯,才使得国家内战不止,刚完成一统,又搞诸侯国,是再挑起战争,李斯说得对,王绾滚开!

    于是,秦朝实行的便是郡县制。

    正是这个制度,无论后世如何剧烈的变化,华夏总会最终一统!

    ……

    文章中写到:“是不是觉得,秦始皇还是很好说话的嘛,不是李想先生书中的暴君形象。”

    周畅嘴角露出笑意,没想到历史也能用谈话的形式表述,挺有意思。

    最起码立即转变了他对秦始皇的固有印象。

    上面是从制度上去看,那么秦始皇的最大的恶名是什么呢?

    李想先生书中也说了——焚书坑儒,有汉以来,大部分华夏人都持这种观点。

    毁灭文化,这绝对是大大的坏人,那是不是真的呢?

    笔者的观点是存疑,下面依旧用史据说话。

    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

    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

    上面两段话,简单说,秦始皇求长生,重用侯生卢生,他们却在背后大骂,秦始皇生气了。

    帝王一怒,血流千里,何况还是第一个皇帝,下面是他的处理办法。

    於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