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龙媳妇当场就傻眼了,一时没明白过来怎么回事,村上有个老人,平时欢喜写毛笔字,谁家有个红白喜事,也都请他去写写画画,当时也在场,就伸手将那娉书拿了过去,一看之下,也是一愣,随即点头道:“这娉书写的相当规整啊!一般人可写不出来啊!”
他为什么这么说呢?古人做事,凡事都讲个规矩,这个娉书的书写格式,也有讲究,以前娉书都是装在信封里的,但现在不是了,现在都是这种可折叠的卡片类型,封面上写的字是吉祥语,就是讨一个口彩,里面的正文,一定得竖着写,字数要双不要单,日期要按农历算,所选的日子一定是黄道吉日,中间女孩的姓名,如果是三个字,就不写姓,如果是两个字,就用全名,如果到最后字数为单了怎么办?古人也有办法,在后面加上“福禄寿齐全”来调整为双数,如果本来就是双数,那就加福寿双全即可,这小小的娉书之中,每一个字,都不能错,错了女方家肯定不高兴,会认为男方家不重视自己的闺女,轻则赔礼道歉,重则能闹到悔婚的地步。
可别小看这小小的娉书,在古代那可是婚娶之中相当重要的环节,在古代有一个行当,叫做喜庆堂,这里面包括了媒人c喜娘(迎亲时走在轿子旁边,过河过桥要说吉祥话)c抱鸡童子(去接新娘子时,抱两只大公鸡去,女方家会留下一只公鸡,还一只会下蛋的母鸡,再将这一公一母两只鸡抱回来,吉祥寓意。)c压床童子(大婚之前,找一童子睡在新床上,不尿床赏钱少点,尿床双倍赏钱,谓留渍,渍音同子,就是留子,也是一种彩头)c乐手c轿夫c执笔(写娉书c礼单的)c马童(给新郎官牵马的)c抬手(抬嫁妆的)等等等等,一整套齐活的,只要是婚礼上需要出现的角色,都可以算到喜庆堂里去,只是这些人并不是固定的,平时各自有事,谁家有婚嫁请到了才开一次工。
而且由于婚嫁属于喜事,古时候人迷信,认为参加喜庆的事会沾点喜气,所以都自愿少收点工钱,还有一些都是自家人代替的,久而久之,这一行也就算没落了,特别是到了新中国之后,男女恋爱自由了,很多规矩都不那么讲究了,喜庆堂也就彻底消失了。
这其中的娉书,就是由喜庆堂之中的执笔所写,字不能错一个,格式不能错一点,不然下次再也不会有人请你当执笔了,这位老先生由于大家也经常请他操办红白喜事,所以懂这些道道,一看之下,立即赞不绝口。
随后这老先生就将娉书之中所夹的红纸打开了,上面用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写满了字,全是各式娉礼,老先生随口就念了出来:“牛血珊瑚一株c百年蚌珠一对c白玉雕花小碗一对c象牙筷子两双c纯金簪花酒壶一把c纯银酒杯一对c纯金锻凤嵌宝发簪六支c凤冠霞帔一套c描金绣凤吉服一套c金银线纳软底绣花鞋一双c金锭八枚c银锭八枚c铜钱八枚c牛一头c羊两只c整片猪肉两扇c鲤鱼两条,糖六十六斤c蜜饯干果八十八份c步步高升两条。”
这一读完,大家都愣住了,这娉礼可谓丰厚,那老先生又是一番称赞,说这礼单写的也讲究,礼单上的物品,在古时候也是有规矩的,叫做中间带走前后留,什么意思呢?开头两件和后面的金银,是女方家留下的,中间的东西,是要由女方出嫁时再带回去的,都是女方需要穿戴的或者小夫妻晚上洞房之前需要用到的。
比如碗筷酒壶酒杯,这些是夫妻洞房前需要吃点喝点,互相喂食c喝交杯酒用的,发簪凤冠衣服鞋都是女方需要穿戴的,而珊瑚珍珠金银铜钱,都是给娘家留下的,过了金银就是畜类,然后才是糖和蜜饯干果,寓意生活甜蜜,最后一定会加两条糕,也是讨个彩头,这份礼单可以说,完全按照了规矩来的,一点都挑不出毛病来。
但在这礼单的背后,还写了一句话:“成亲之日,就是宝儿归家之时!”并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