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章 京兆杜畿(第1/2页)  某家董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董卓收一个少年为女婿的事不胫而走,不多时日便传遍了整个河东郡治下二十县。满城风雨,人们众说纷纭,版本不一。

    有人说这个少年武艺超群,也有人说这个少年才华横溢,出口成章,还有人说这个少年一人单挑太守董大人麾下的众位将军,横扫千军。

    但是所有版本相通的是这个少年出身寒门。

    本来在颁布招贤令后依旧是门可罗雀的河东郡太守府,一下子变得热闹非凡,可谓是门庭若市。天天都有一大堆的人前来。

    这个结果连始作俑者的董卓都是始料未及的。看着李儒那诡异的笑容,董卓百口莫辩。他当时真的只是想将女儿嫁给高顺,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的想法。

    然而不论他如何解释,李儒都是嘴上说明白,可是他之前那诡异的笑容一点也没有变化,显然是不相信他的说辞,气的董卓差点想将自己这个爱婿暴揍一顿。

    可惜,前来投奔董卓人虽然是多了,但是有真才实学的却没有几个,这让董卓还是略微有些失望。

    尽管在董卓心底里认为,这次单单得到了高顺一人,收获便已经非常大了,可是这种事关人才的大事,谁会嫌多啊!

    这让董卓不由得感叹,自己的底子声望还是不能和那些世家大族相比,甚至连当初的落魄的曹操都比不了。

    当初曹操逃出洛阳在老家招兵买马的时候,本族的曹仁曹洪c夏侯惇夏侯渊相当生猛给力,每人直接带着上千人马就来投奔,曹休听说曹操招兵买马,更是带着老娘从扬州一路跑到了陈留来投奔。再加上李典乐进等人,这都是替曹操打下江山的坚实班底啊。

    再看看换成自己这儿,花费这么大的劲居然只来了高顺这么一条大鱼,其余的这些皆是阿猫阿狗之流。

    其实这是董卓有些妄自菲薄了,他也不想想自己如今在哪?这可是河东郡,士族林立的京畿地区,他武夫出身自然很难得到这些人的认可。然而在西凉之地,他可是享有盛名的。

    这日董卓正在大堂处理政务,毕竟快要过年了,得要赶在年前把事情处理完,好安安心心地过个好年。

    这时李儒带着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走了进来,向董卓施礼毕,笑道:“小婿恭喜岳父大人!今日得一大贤也。”

    董卓早就注意到李儒身后跟着的年轻人。当即立身而起,绕过案几,走到大堂中央,欠身行了一礼,道:“董卓见过先生,敢问先生名姓?”

    “在下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氏。此番闻董公大义,特来相投。”青年忙回礼道。

    这时李儒介绍道:“伯侯乃孝武皇帝时御史大夫长孺公之后,长孺公之子敬侯延年公,乃孝昭皇帝陛下御史大夫,居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也。伯侯亦有经天纬地之才,学富五车,其智计胜儒十倍,实乃麒麟之才也。”

    董卓一听,颇为吃惊。这杜畿是谁他还真不知道,汉末三国时期的武将大多他都耳熟能详,文臣谋士知道的也就那么几个。但是刚才李儒说的这杜畿的祖先杜周和杜延年父子,《史记》c《汉书》皆有记载,他却是知道的。杜周乃汉武帝时期的酷吏,曾为张汤属下,据说后世唐朝的杜甫和杜牧便是他的后人。杜周之子杜延年,因阻止上官桀谋乱有功,封建平侯,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历仕汉昭帝汉宣帝二朝,长期主管朝政,死后谥敬侯。

    当下董卓不假思索道:“不知先生乃敬侯之后,恕卓方才失敬了。方今天下动荡不安,卓有心匡扶社稷,然心有余而力不足。今先生有此大才,还望助我,救天下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不瞒董公,在下一年前受京兆尹所召,任京兆尹功曹。可惜朝政黑暗,民生凋敝,畿本欲辞官回家。今得知董公招贤纳士欲匡扶社稷,这才前来投奔董公麾下,愿为差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