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之“唯一被动”马日磾(第2/3页)  小A短评三国风云人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点完成任务的考虑吧,马日磾突然上表请命赵岐向东出使,主要目标是袁绍公孙瓒曹操等诸侯。而他自己则向南,目标应该是袁术刘表以及孙策和益州的刘璋等人。赵岐不辱使命顺利完成了任务,并且暗中与袁绍曹操等人相约一同到洛阳迎天子东归。可是当赵岐返回的途中走到陈留的时候却病倒了,这一病就是两年,迎天子这件事也就就此搁置了。

    而马日磾却没有这么幸运,他一到淮南就被袁术扣押了。这件事在不同的史书中说法稍有不同,首先《三国志袁术传》中说,袁术直接抢夺了马日磾的符节把他拘留在了淮南。而据《献帝春秋》的记载,是袁术向马日磾借符节观看,估计是以辨别真伪的名义借的,就顺势霸占了符节,并且逼迫马日磾征辟自己以及自己的一帮属下。历史记载中,包括袁术在内被马日磾征辟的共有四人,袁术本身被表拜为可以假节的左将军阳翟侯,孙策被表拜怀义校尉,华歆和朱治都被征辟为掾。这里面袁术和孙策的征辟应该都是朝廷本来的意思,而华歆和朱治恐怕就是被胁迫的结果了,而且还应该有许多被征辟却没有被记载下来的官员,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马日磾在为袁术胁迫征辟官员之后,对袁术说了一段极具嘲讽的话,他说“卿家先世诸公,辟士云何,而言促之,谓公府掾可劫得乎!”这句话的意思是“你们老袁家四世三公,凭什么征辟那么多的士族官吏,今天你这样逼迫我,难道你们家的官吏都是可以抢夺来的吗?!”马日磾的这一番话当然阻止不了袁术,却激怒了袁术,于是他将马日磾扣留在寿春。马日磾既以失去符节,又受尽屈辱,最后忧郁患病而死。

    从《三国志袁术传》和《献帝春秋》的记载来看,马日磾绝对是被迫留在寿春,也是被迫征辟了袁术以及众多官吏的。应该是身不由己,不得已而为之的结果,而且从马日磾嘲讽袁术的话可以感觉到,他是极其不情愿的。

    可是这件事到了《后汉书孔融传》里却变了一番滋味。咱们先来看一下《后汉书孔融传》中的记载:

    “初,太傅马日磾奉使山东,及至淮南,数有意于袁术。术轻侮之。遂夺取其节,求去又不听,因欲逼为军帅。日磾深自恨,遂呕血而毙。”

    从这一段记载我们可以看出,马日磾在淮南的经过大体与《三国志》以及《献帝春秋》的记载没什么不同,只是加入了两件。一件是马日磾“数有意于袁术”,却并没有说明是如何有意的;另一件是补充了袁术扣押马日磾的原因是想要他做自己的军师。这两件事所要表达的其实是一个意思,就是想要增近马日磾与袁术的亲密度。

    那么《后汉书孔融传》为什么要增进马日磾与袁术的关系呢?其实这两件事出现在孔融的传记中并不是偶然,实际上孔融正是阻止朝廷给马日磾丧事加礼的人,而且在《后汉书孔融传》中明确记载是“融乃独议曰”,就是说孔融是当时唯一一个反对给马日磾丧事加礼的人。全文是这样:

    “及丧还,朝廷议欲加礼。融乃独议曰:‘日磾以上公之尊,秉髦节之使,衔命直指,宁辑东夏,而曲媚奸臣,为所牵率,章表署用,辄使首名,附下罔上,奸以事君。昔国佐当晋军而不挠,宜僚临白刃而正色。王室大臣,岂得以见胁为辞!又袁术僭逆,非一朝一夕,日磾随从,周旋历岁。《汉律》与罪人交关三日已上,皆应知情。《春秋》鲁叔孙得臣卒,以不发扬襄仲之罪,贬不书日。郑人讨幽公之乱,斫子家之棺。圣上哀矜旧臣,未忍追案,不宜加礼。’”

    朝廷最终采纳了孔融的建议,只给金尚的丧事加礼,而马日磾的丧事则没有加礼,也没有给其子孙任何的职位。

    在孔融的这段话里,“曲媚奸臣”的指责绝对是严重了的,马日磾如果真的曲媚奸臣袁术也就不会“呕血而毙”“ 忧恚而死”了,至于“为所牵率,章表署用,辄使首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