āo柯,春日形成无涯的花海。当地人说:这儿才是董大仙的杏林。
但双剑峰下也有杏林。当年神医董奉,确是住在太乙观中。也许这座太乙观已不是千余
年前的太乙观了,所以有些当地的人仅称样符观。观旁的山坡下,确也有一座半里广阔的杏
林。但看情势,似乎双剑峰的杏林,不是董大仙的杏林,因为容不下十余万株杏树的栽植。
董奉是晋朝人,他的医道可生死人而ròu白骨,隐居庐山太乙观,行医济世,不取医费,
但重症者愈后,须在附近栽杏五株,轻症愈后则种杏一株。行医数年,杏树共有十余万株之
多。杏熟期,他建了一座谷仓,前来买杏的人,必须以相同的谷子jiāo换,谁要是贪心以少换
多,山中的猛虎便会将贪心的人逐走。这就是称医家为杏林的典故。但后世似这种不要医yào
费的神医,已不复见了,见钱眼开爱财如命见死不救的腐医,却多如牛毛,但这些庸医照样
以杏林自居。
莲花峰下的杏林,数量可能也没有十余万株,更不可能是千余年前董大他的手植,已不
知经过多少荣枯循环,老树凋零,新株再长,最老粗可合抱,小的仅记如儿臂,因此,林下
视野不广,人若藏匿在内,极难发现。
林北有一座破破烂烂的董仙祠,大殿仅可躲避风雨,装金的董仙像已经斑剥,但脸部仍
可看出本像的风华,蚕眉,善目,三绺黑髯,充满祥和之气,与那些狰狞神像完全不同。据
说,董奉活了三百余岁,白日入云飞升,看去依然像是三十余岁的壮年人,大概祠中的像,
是根据传说而塑造的,所以不像是三百余岁的老神仙。“
本前初,董仙祠是由九江的医生按期祭祀的。后来,可能是他们认为这位不要钱的笨神
医大可恶,存心要学医的人饿死,不值得效法,所以渐渐断了香火,董大仙只好啃杏子,没
有冷猪ròu吃了,早晚神祠得垮台。
还好,四乡的居民,仍然怀有一颗崇敬董大仙的心,一代传一代,永远保持着这一片杏
林不令损毁。
安平和尚陵,就躲在董仙祠中。
第三天一早,两人匆匆用过早膳,准各迎接黄、徐而位东主。
安平一早便感到心潮澎湃,烦燥不安,乃将匕首贴身藏好,佩上寒影剑,将小包裹塞在
神龛后,走出殿门看看天色。
东方发白,天宇中仅空万里。晚秋时分,寒风砭骨,秋风掠过林梢,啸声如万马奔腾,
枝叶漫空飞舞,沙沙有声。
他紧了紧腰带,踱回殿中,顺手拍熄chā在破香炉中的松明,向尚陵说:“尚师父,小侄
今天仍想到码头一走。”
尚陵的两颊仍有些红肿,摇头道:“贤侄,我看用不着去了,两位东主何时到达不得而
知,万一错过了,岂不yù速则不达么?”
安平剑眉紧锁,烦燥地说:“不行,我得走一趟.不知怎地,小侄今早心神不宁,坐立
不安,恐怕……”
“贤任,俗语说,事不关心,关心则乱。你老是挂念着与两位东主见面,好不容易等到
约定见面的期限,急于见面,所以会心神不宁哪!”尚隆安慰他说。
“尚师父,小侄总感到似乎将有可怕的事发生,心惊ròu跳,大祸临头似的,会不会是内
厂的走狗已查出两位大哥的消息,在码头拦出他们呢?”
“不会吧?两位东主的行综,只有你我知道。”
安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