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百一十四章 悖绝(第1/2页)  易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千年之前,是玄岳最为鼎盛的时期,一代道尊天介子集纳道家各支万法,汇于十一脉之上,拥弟子十万之众,声势浩大,俨然凌驾于闻名于天下的其余十一大宗。

    同时,激增的实力令位居中宫的前朝镇业皇帝为之夜不能寐,甚至于洞悉时局之人,都已经看到了修真界和俗世的平衡已被千里之外山头上的那位道人打破,成了俗世帝国的信服大患,即便那位在史书上声明不扬的皇帝也明白,手中的笔何时该青,何时该黑。朝野上下几乎所有的势力,包括党争相互牵扯的大臣们,都达成了一致的观点,在接到消息的次日早会上纷纷进言集结军队,发表檄文,诏令天下各大修真门派参与剿灭行动。

    可也仅仅是几乎。

    玄岳和其余十一宗皆有派遣弟子入朝为臣,既是作为一种对帝国名义上遵从的表现,也是维系势力对俗世的影响力。

    那一日的朝会上,玄岳的驻派弟子自然被卷入了风暴的中心,即使没有一个人将他从臣列之中揪出来,没有一个人指着他的脸唾沫横飞地谴责。

    他在众人眼中只是寄身于将倾大树的蜉蝣罢了,根本无需多作应对,一旦皇帝口谕下达,殿前的值守部位就能启动皇宫阵法,直接将其镇压其中,待到部队开拔之时,挂在辕门之上祭旗的定是这个玄岳道士还滴着血的脑袋。

    可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坐镇于殿中的玄岳弟子在众人言辞激烈的讨论中,挤出了身子,扫视满朝文武,只说了一句话。

    “若是陛下举天下之力以抗玄岳,那十一宗的修门弟子也当回宗门早做准备,观摩我宗之战况,他日若也有幸蒙受此际会,攒些阅历总是错不了的。”

    帝国的权威不能允容质疑,至少是在所有俗世平民必须臣服。

    因此,那份档案是断然不可能存于正史之中,而是从前朝史官遗留下的手记中截取出来,只是堪堪写到这里,就草草结尾,至于没有言明的结果究竟如何,现今屹立于此的玄岳宗已经给出了dá àn,甚至极尽粉饰掩埋此事的前朝史也稍微以一句“帝闻玄岳统道门,大喜,特遣使贺之,旨封‘天下道巅’。”而代过。

    俗世帝国对这些修士界的忌惮,从不会因朝代更迭而改变,反而随着而不断地加深,这些作壁上观的各大宗门,并没有嘴上说的那般清白,而是自古至今都在不断地向俗世渗透着影响力,甚至有数次的战乱背后都有它们的影响。

    受承天下之主的帝王们若是不对这些宗门采取措施,这屁股下的龙辇怕是不知何时就会散了架。

    明面上,各朝各代都沿袭了数千年前设立的官职,令各大宗门派遣弟子来担任。这其中不无挑动各宗矛盾的意图,可比起宗门在俗世中的利益,没有一个宗派会公然抵抗这份毫无实损的低姿态,反倒是将才智绝伦的弟子送入其中,当成权谋的练兵场。

    暗地里,历朝历代都有亘古不变的谍报组织,密切地把控着整个天下的讯息,包括那些难以突破隔阂的修真宗门,刘规所在的“缕帘”就属于现今大辛改制之下的组织,可也只是分支,专管着渗透进修真宗门为数不多的“珠子”。

    或许,这次双脉归宗之事或许又将会把玄岳推回千年前那个凌绝的位置,可其他十一宗也并非毫无发展,只是这平添的大动作,若是上报朝中,必将再度引起一片征伐之声,本朝的皇家意志是效仿前朝,还是兴师来讨?刘规看不清最后的结果,可他已经理清了眼前这个孩子的想法。

    他们乃是罪臣之子,若非自己深知组织的手段,二人断然是无法从正刑司活着出逃这么久,若是离了自己,二人纵是再机敏,也难在俗世之中躲过追捕,所以起初他将二人带在身边,当做亲生的孩子抚养。

    可当那日被盘查,发生了被迫对二人注珠之事,他满心愧疚的同时,也明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