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章 求得浮生可知梦(第1/2页)  梦碎人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信仰,宗教的意义是,将心灵寄托在虚幻的神灵下获得心灵上的安慰,这种安慰来自于对自我的肯定,来自于原始的身理反馈!

    这是宗教的信仰,却不是我的信仰,我所认知和思考上的信仰来源于信任和对自我的无限追求,这样的信仰作用在精神表面,活在当下的情况来说是匮乏的,但那也只是匮乏,而不是没有用处,这是因为没有方法论和历史文化沉淀,不够严谨,也能不让自己感到“正确!”不过正确与否,不在于我和你,而在于实践和收获,哪怕是给自己和别人一丝的理解一丝的感悟,我所定义的信仰就不是没有“利益和价值”的!

    先来说信仰的信,以文字拆分来解释恐怕不足以让人信服,不过这不要紧,因为标题决定了我所说的内容!是浅浅的谈一下而已!

    信,是活着的沉淀,是做人的法则,是为了适应自然,适应社会的产物!人无信而不立,文本和实践的教育让我们明白信的重要,当然也只是重要,我所谈的信,是信仰的信,这种信是在否定它的时候,没有任何的惩罚和痛苦,不信神,神不会降下天灾!而我不被社会,朋友,家人信任的话,那将会获得很大的阻力,让自己痛苦!因此这是有区别的,信仰的信要比人之信来的更简单!

    这样的信,没有条件,没有要求,也没有束缚,它往往是由我所说的做人的信衍生而来的,隔着一层永远无法穿透的膜,来的时候没有附带任何意义,去的时候也无法将灵魂想要的东西表达出来,这算是求佛不如求己了!

    佛,道,上帝,真主,这些所被信仰的神,它们并不神秘,神秘只是因为需要它们神秘而已,人力所不能及,方是人之所欲求,求神,只是一种妥协,用古话言就是非战之过,乃天之命也!妥协而给予自己安慰,这是逃避,当然逃避也并不是错误,只是面对挫折的一种方式而已!信仰的包容性有着解决逃避心理的功效,它们就是诡辩,救赎和苦行,他逃避的心灵负担,以转移,替代和施加在身体上的痛苦来解决,如若如此,方可以获得心灵上的“无懈可击!”

    我所理解信仰则不是这样的,对于心灵上的“无懈可击!”也就做不到了,人无完人,自然也就如此,信仰是一条路,这条路是有坎坷和荆棘,唯坚持和铭记于心尔!若是用三定义来描述,就是,坚定拥有信仰,坚定信仰是美好的东西,这种东西,在生活里,可以附加,如前进的方向,如美好的品质,承载的责任,生活的压力,和永远的希望和不因为生活的挫折而妥协!事实上和给自己树立一个完美的自己是一样的,信仰更侧重的是执行和坚持而已!

    万事万物皆有天理,我不知道何为天理,但我知道做人的道理,信仰并非特立独行,信仰也并非追随大众,我们所应该信仰的,从来都是追寻着本能,追寻着自由,追寻着美好,追寻着实现生命的价值。以人为本方为其根!社会在进步,思想在升华,对自由,对美好,对实现人生价值的衡量也是在变化的,这种变化向着更高,更大,更好的方向而去,但无论如何,身为普通人我们都应该明白,这些东西都是有底线的,信仰无法跟得上时代的脚步,但信仰拥有会在社会,道德,人伦,自然的底线上扎根。能做到,不是圣人,也是圣人!

    讲了这么多,都是理论,不能化理论为实践的,都是空谈,我所言论自然不想成为空谈,所以,是要给出方法。

    世人皆知任何宗教都必须有鲜明的特点,道教的无为,佛教的忍苦,基督教的来生等,而我所命名的信仰为梦知。为何,梦者,心之底线尔,人之所欲,人之所求,人之所处,人之所思,接在梦中可实现,信仰梦神者,可纯净心灵,放下负担,求得一片梦土,不入超脱,不得来生,只求,今生有梦可知苦乐。

    知梦,本就是可触及,却又不可触及的地方,正如基督耶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