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章 夹缝生存唐昭宗(第1/2页)  朱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唐文德元年(公元888年)三月六日,兄死弟及,唐昭宗于皇兄柩前嗣位,时年二十二岁。比皇兄唐僖宗的十二岁继位年长十岁,心智也成熟很多,又因从小跟随皇兄东跑西颠,历尽艰难,对世情人情较有了解,眼看着宗室式微,皇权旁落,立志有日自己上位,能“恢张旧业,号令天下。”

    但在位十六年,他:“内受制于家奴,外受制于藩镇。”

    枢密使杨复恭拥他继位,他却不愿像皇兄一样受制于宦官,而是议事均在朝堂,决策听从宰相大臣。对恩人杨复恭,只是敬而远之。田令孜以后,杨复恭代为左神策军中尉,六军十二卫观容使,封魏国公,实户八百,赐号“忠贞启圣定国功臣”赐铁卷,加金吾上将军。枢密使于后唐“权侔于宰相”。宰相韦昭度,张浚,杜让能等对其横恣朝堂甚为不满,常为昭宗讲述先朝宦官废立皇帝旧事,昭宗对他更为闪避,任事竭力委于宗室近亲,谋求权力回归。他的舅舅王瓌希望自己能到地方当个节度使,杨复恭以:“吕产,吕禄倾汉,武三思危唐,后族不可封拜,不宜假节外藩,恐负势颛地不可制。”为由肆意阻挠。王瓌知道后,直入后宫大骂杨复恭胡说八道。昭宗认为宗室也可以为皇帝分忧,委任舅舅朝堂任职,分管杨复恭部分职能。杨复恭只好假意提议王瓌任黔南节度使。黔南山野之地,还没开化,出任于此,并未好过在京悠适,杨复恭仍坚决要取王瓌性命,私下让侄子,亦是自己养子杨守亮派人在王瓌出行官船戳洞,令其家口仆从全部葬身鱼腹。

    许久以后唐昭宗才知道事情真相,深恨杨复恭恶行。

    杨复恭曾以年老体衰为由,无视皇帝尊严,乘轿直上大殿。他豢养五六佰个义子,安插要岗,称为“外宅郎君”。有大臣诘问他的用意,他狡辩道:不过为国出力,不复有他。唐昭宗回问:既为国出力,为何不是国姓?杨复恭由此心生嫌隙。

    唐大顺二年(公元891年),唐昭宗出杨复恭为凤翔监军,杨复恭居官邸,向皇帝乞骸骨,昭宗派使者下诏恩准,留其上将军衔,余皆夺之。杨复恭见皇帝连稍作挽留的颜面都不给,派心腹张绾将皇帝使者杀死在回程的路上,自己遁居商山,撇开干系。不出月余,又回京师自己官邸,以此为指挥所,指示那些“自擅贡赋,讪薄朝廷”的养子们“积粟训兵,反击负心天子门生,敢对他这个国老菲薄”。不臣至此,唐昭宗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剪掉这个以“国老”自居的家奴。

    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

    在此之前,唐昭宗就选中杨复恭养子,原名胡弘立的天威军使杨守立。善变,凶悍,贪婪的杨守立被皇帝先封为六军统领,赐姓李,命顺节,一年内升至天武都头,领镇海节度使,加同平章事。他的心火热了起来,天平毫无遮掩地倾向皇帝,出卖义父的一切。

    杨复恭要对抗皇帝,唐昭宗命李威都头李顺节,神策管军使李守节前去逮捕,杨复恭在亲兵养子的护卫下逃到兴元节度使杨守亮之处,以讨伐李顺节,清君侧为名向朝廷宣战。

    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八月,凤翔节度使李茂贞,靖难节度使王行瑜,镇国节度使韩建等五个节度使联名上书请求出兵讨伐杨复恭,杨守亮。唐乾宁元年(公元894年)七月,韩建的华洪部在乾元(今陕西柞水县)将杨复恭,杨守亮,杨守信等抓获,杨复恭当场被斩,杨守亮押送京师枭首示众,李顺节被皇帝用完了,因其日渐跋扈难制,天子诏召入见,斩杀。

    家奴理顺,外藩更难。

    唐大顺元年(公元890年)昭宗以宰相张浚为太原四面行营兵马都统联合成德军,宣武军,卢龙军,云州赫连铎意欲削弱强藩河东军李克用,只是这一役,河东军轻易就击溃中央联军,活捉李匡威儿子,赫连铎女婿。唐昭宗以罢黜宰相张浚平息李克用怒火。从此唐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