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六章 回乡偶书,不幸去世之老祝(第1/2页)  盗墓队之穷乡僻壤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那一年过年,腊月初十我从学校回到村里,看到四处萧索,杨柳的树枝横七竖八地仰躺在辽阔的天际,黄土地里没有一丝生气,玉米茬子带头凌乱,村口富贵家的猪圈飘出辣眼的粪臭。

    父母亲正在蒸馒头,院子里的角落里,父亲用砖头和泥巴垒起一个开口的围墙,上面放了蒸笼,蒸笼和围墙之间用泥巴糊紧实,只留一个小口做烟囱。玉米干燥的秸秆做引火,接着放了松树枝,灌木桠,火苗蹭蹭的往上蹿。水烧开了,父亲就打开蒸笼,从里面拿出一个杏子一般大小的馒头,看一看,闻一闻,喊我妈说,可以,可以,不酸也不黄。一会母亲就端着高粱杆做的篦子,上面是各种形状的面点,猪啊,羊啊,神仙啊,桃子啊,放在笼里开始蒸。

    这样的事情,每家都有,每年都有。进院子我看到这样的情景,倍感亲切。放下东西,和父母打了招呼,我就帮忙去烧火,父亲十分高兴,说放假了?继而问我学校的事情,我就大致说了一说,父亲点点头。我照例也和父亲了解村里最近有哪些发生的趣事。

    父亲憨厚一笑,说:我们村能有啥事。海昌他父亲一个礼拜前去世打发出去了。

    我吃了一惊,说:他身体挺好的呀!

    父亲说:他一辈子没开过三轮车,老了老了去买了个电动三轮车,拉玉米拉谷子喂猪,开着车过他家门口的转弯,那里有一棵花椒树,你知道吧?

    我说知道。父亲说:转弯不知道开的太快,还是刹车失灵,反正没转过去,一头栽进沟里了,当场就没了。

    海昌的父亲,人们都叫他老祝。老祝一家在我们那里是出了名的邋遢,他们家爱养殖,猪每年养9头,还有个老母猪,专门下崽,鸡养了20多只,狗子养了2只。路过他家门口,必须捏鼻子才能过去,一股冲鼻子的味道,猪圈臭味,磨玉米的酸味和鸡屎味相互鼓励,融会贯通,直冲云霄。家里更是进不去,我有记忆时候算起,总共去过他家里不到五次,大概三次左右,还是小时候的事情。有一年禽流感,鸡子纷纷倒下,老祝给他家鸡子吃抗生素,吃了还是有鸡子死,老祝舍不得扔,就自己杀了吃了。村里人说起他家来,可以说个几天几夜。什么他老婆很坏,卖鸡蛋给坏了的,什么上地的时候为了近,从别人家刚犁过的地上走过去,什么孩子去他家杏子树上摘了几个黄杏吃,他老婆就指桑骂槐,难听地骂了一个下午。

    老祝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大儿子就是海昌,二儿子就是盗墓队的第四个人,我一直没有介绍他的名字,他叫海盛,大女儿菊花,二女儿麦花。老祝的大儿子和大女儿,和隔壁村的要富家进行了换亲。就是海昌娶了要富的闺女,菊花嫁给了要富的儿子,两家相互不给彩礼,只用合伙出钱办酒。

    老祝的不幸,开始于海昌的残废。海昌是在煤矿上残废的,被运煤的绞车压碎了,双腿不能走路,煤矿赔偿了2万块钱,给了老祝3千块养老金,就此罢休。这也是当时煤矿赔偿的行规。后来煤矿干脆不要本地人了,认为本地人麻烦,哭哭啼啼,要钱也多,没有湖北,四川,河南人爽快。后来我读了小说《嫁死》,看了diàn yg《盲井》,才感觉到后背凉嗖嗖,知道了煤矿喜欢使用外地人的原因。

    海昌残废之后,老祝心灰意冷。海盛年纪小,又不听话,管不住。麦花有病,虽然老祝不让人说,但是村里人都知道,老祝怕麦花嫁不出去,所以十分忌讳左邻右舍说道麦花。

    我也是听我母亲说的,说麦花有羊癫疯,好的时候就是个正常人,一旦心情激动,就抽搐发作,口吐白沫,不省人事。第一次发作十分吓人,后来摸住门道了也就没什么。后来麦花嫁给了很远的一个地方的一户老实人家,麦花老公开始不知道麦花有病,彩礼给了,娶回家了,洞房的时候,麦花突然间羊癫疯发作了。麦花老公吓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