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Sect. 275. 在水彼方(1)(第2/3页)  颠倒火焰周世宗与符皇后故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为国都:战国时一度成为楚都;西汉时为淮南王的国都;东汉末,袁术更是据此城称了帝。

    寿春的重要性,是因为它处在水路交通枢纽位置,占据了绝佳地利,所谓“控扼淮颖,襟带江洛”:往上游方向可控扼正阳关,截住从颖水汇入淮水的兵力;往下游方向可控扼濠、泗诸镇,截住从涡水、泗水汇入淮水的兵力。“南引荆汝之利,东连三吴之富”,“外有江湖之阻,内有淮淝之固”。加之土地肥沃,水利灌溉系统发达,无论是淮北的政权想南征,还是淮南的政权想北伐,都会以它为军事基地,以及屯田备战的粮仓。

    对于大周而言,打下寿春,则解开了淮上的一个死结,淮东诸镇可望风而下,一顺百顺;打不下寿春,大军即便往东往南推进,也等于留了一把尖刀在自己腹心,随时有被对手翻盘的可能性。

    对于南唐而言,淮西是金陵的屏障,而寿春是淮西的根本。倘若寿春有失,则淮西屏障尽失,淮东危殆,南唐都城金陵将寝食难安。

    故此,无论对于大周,还是对于南唐,寿春都成为了必争、必保之地,无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寿州节度使刘仁赡上次遣人劝阻刘彦贞不成,已经知道刘彦贞必败。正阳之役给了唐人沉重的打击,南唐已经多年没有经过这样的失败了。应援的皇甫晖所部审时度势,为了保全战力,从原本屯驻的定远后撤去了滁州。他孤城失援,知道暂时只能靠自己坚守。好在张全约率刘彦贞残部退入寿春,给他增添了一点军事力量。他向朝廷上表,请求任命张全约为马步左厢都指挥使,获得了批准。

    他又发动全城军民,用糯米汁加石灰的配方粘牢了城砖之间的每一道缝隙,并且修补了被以往的战事和洪水毁坏过的每一处城砖。又以粗麻绳、竹竿、木板、牛皮等物,加固了寿春城周围的水寨,并派出更多战船和水兵把守,为他们运送了充足的弓箭、石块、猛火油等防守器械。

    就防守而言,寿春是一座水利之城。环绕着寿春城的水系,不仅有深深的城壕,还有西面的淮水,西北面的淝水,以及大大小小的自然湖泊和人工沟渠、堰塘。寿春守军的水寨,就重重叠叠、连栅并营地修筑于这些水面之上,形成规模宏大的外围屏障。为了保障水寨的水位不失以便行船,水寨周围还筑了围堰、堤坝蓄水。不拔除这些水寨,周军根本无法靠近城墙进行强攻。

    从正月二十七日起,大周向南唐的寿州水寨发动了猛烈的攻势,昼夜不息。几十万兵士与民夫组成的混合部队,轮番上阵,准备以最凌厉的攻势拖垮南唐的水寨守备力量。

    水寨凭借广阔的水面将周军阻隔开来。周军想要打下水寨,用上了弓箭和投石器进行远攻。他们无法接近水寨进行近攻。无数的刁斗望楼分布在水寨的耳目位置,为了强化水寨的防守,刘仁赡甚至将数不清的楼船开出来,连成一排堵在水寨的营栅后面。周军没有战船,只能派出小舟或竹筏越过水面向唐军发动攻击。小船属于水军里的散兵游勇,战斗力和威慑力显然不足。还没有等他们靠近,唐军刁斗或楼船上的箭矢就密集齐发,将他们一波又一波的冲锋打退。

    周军政务营帐。所有随征的文臣及其属吏都聚集在这个营帐中,各据一个角落处理公务。

    出门在外,皇帝都采用这样集中办公的方式,不分衙署,只分文武。大家都发现,这样解决问题的效率奇高。大约以前在京中时各有各的衙门,彼此除了开会碰头,具体执行时往往还得遣人持文牍往来,平白增加了沟通的时间成本。

    一长排的桌案前,五六个书吏正奋笔往一张张大纸上抄录已经过皇帝批准的安民告示。李榖从桌案前巡视而过。

    营帐的另一角,范质、王溥等人正在拆读从京中枢密院转来的一堆奏表。皇帝现在以战事为重,政务大多委托给了他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