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Sect. 212. 皇建禅院(2)(第1/3页)  颠倒火焰周世宗与符皇后故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滋德殿。前殿。

    一对真人大小的男女木人立在殿堂的醒目处,男的正躬身挥锄,女的正挽篮举手。入内参与枢要会议的枢臣魏仁浦、李榖、范质、景范、王溥等一进来就看到了这样新物事,不由小声议论起来。

    魏仁浦新除枢密使之位,取代了郑仁诲,这在朝臣中引发了不小的震动。魏仁浦早年不过是一介刀笔吏,追随先帝郭威帐下十数年,尤其在先帝南下克难之际出过不少主意,得到先帝信任,才能跻身枢密院。五代传统一向是武将瞧不起文臣,而在文臣内部,又有自己的鄙视链条。科举出身的瞧不起刀笔小吏,也是常例。尤其一向自忖资历深、才能高、正当年的范质、景范等,见此番官家提拔上台的不是自己,心中难免失落。不过范质才刚蒙官家钦赐一所高门大院的好宅子,景范又替代李榖执掌了朝廷的财神爷三司使之位,也算是颇受荣宠了。因此他们尽管心里存着不服不忿,终究不敢在面上有任何表露。

    魏仁浦处世早,十几岁就到处给人做小吏糊口了,养成了周密的头脑和谦谨的性情。因此,对于同僚们的嫉妒和不满,他心知肚明,却毫不介意,登上枢位之后,反而愈发谦和。便是在官家跟前,也是替同僚说好话的时候多,有什么过错,常常归于自己。这一点,比脾性比较随和的前枢密使郑仁诲尤有过之。

    故而此时的大周朝堂中,众宰臣们虽难免各自怀揣一些小心思,但总体上仍旧呈现出了和衷共济、同谋国是的局面。

    一时宰臣到齐,官家自殿后步出,升座。群臣颂词拜礼。

    礼毕起身,循例赐座。君贵见他们都拿眼睛扫那两个新设的木人,不由笑道:“你们瞧瞧,朕着人雕刻的这一对耕夫、蚕妇,可还有些真人的神采么?”

    众人见那雕像神情活泼,体态生动,忙齐声赞了一回。魏仁浦又笑道:“不知陛下立此二木人于殿中,是什么典故?”

    君贵正色道:“那日史德统拦道求告民生艰难,令朕回宫之后辗转反侧、寝食难安。农桑是国朝之根本,先帝建鼎以来,曾多次下诏奖励耕殖;朕继位以后,也一再颁布旨意。可是,目下国境中还有很多人流离失所。……更可怕的是,朝廷一面在鼓励那些为避战乱跑到深山老林里的百姓出来劳作,一面却又因圈地、兼并之故,在不断制造新的流民!……出现这种状况,首先是朕这个皇帝没有做好,其次,恐怕在座的诸卿也难脱干系吧?”

    众枢臣面有愧怍之色,一齐起身揖道:“陛下,是臣等失职了。”

    “朕自知德行尚有不足,因此命人雕刻耕夫、蚕妇之像置于殿庭,好教朕时时想着民间的疾苦,时时不要忘记稳固国朝的根本之业。……朕希望你们也记着-自己记着,也替朕记着-不把天底下的黎民百姓安顿好,不让他们安居乐业、顺顺当当地过日子,朕就不配当这个皇帝,你们,就不配当国朝的重臣!”

    众臣见他神情严峻,忙一起下拜:“臣等谨记陛下教诲!”

    “平身吧。”君贵道,“魏枢密,天下各州郡农桑赋税的实情千差万别,朕要有司再查核一遍全貌,以备下一步深入改革条规制度之用。此事由你来主理,要用什么人,要如何安排,你尽速报来方案。”

    “臣谨遵圣旨!”

    “改革和推行新规制,需要起用很多能人。目下朝中各级、尤其是中下级官吏中,堪当其用的人仍旧太少。”君贵扫视着群臣,“朕决意再次下诏求贤。以前招的是武职,这一次,朕要招文职。不拘是在京城或是外藩,不拘低品还是白身,只要有才能,都可以自荐或他荐。一旦勘定合格,便可赐予适当职司试用,并备有司考核。……范司徒,这个求贤诏,不必命翰林待诏来了,你亲自替朕拟写,少时便呈上。”

    “是,臣谨遵圣旨!”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