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Sect. 143. 国之大事(1)(第2/4页)  颠倒火焰周世宗与符皇后故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地。天圆地方。

    此时,从圜丘的中心坛向下延伸到登坛的石阶上,再延伸到郊宫通往圜丘的道路上,早已铺设好了红底绣金龙的毡毯,标识出了祭典的神圣区域。整个祭典区内高悬无数蟠龙宫灯,形成了一片明亮的灯带,打破了阴沉天色给人们心灵上带来的压抑感。

    寒风呼啸,左右金吾、左右屯卫等仪仗队卤簿高举、旗伞如林,龙捷、虎捷等侍卫亲军将士、铁骑、控鹤等殿前军将士刀戟琳琅,锦甲森然。在这样肃穆而热烈的气氛中,寒冷不再是个困扰,人人的心头都热起来。国之大祀对于禁军、对于朝臣而言,都有可以预见到的恩赏将会降下来。

    吉时已到。

    暧昧天色的背景中,灿烂灯烛的照耀下,皇帝郭威身着衮冕大服,由皇子晋****与一众近臣拱卫着步出郊宫,穿过琉璃垣墙的南门,庄严而缓慢地走向圜丘。百官拜迎。

    此时,皇帝的脸上有一种淡定的自信。他服了药,休息了一整夜,而且睡得很安稳,他相信以自己的意志力,坚持进行完整个大典过程不是问题。皇子亦步亦趋的阜从也让他感到安慰。他知道,即便自己在某个环节感到体力难支,皇子也会及时替补上来完成任务。之前,礼官们已经专程向他们父子二人详细说明了整个天地合祀典礼的仪程细节,他们对于自己在今日要做些什么了然于胸。

    事久相沿,礼从顺变。因皇帝不豫已久,经太常礼院及宰臣们商议并奏准,对大典的仪程进行了简化。比如,本来应当祭天于圜丘、祭地于方泽,可是考虑到不能让皇帝在祭坛之间走来走去太过劳累,就省去了方泽环节,改为在圜丘一并向天帝与地祇奉祭。至于传统的三牲八簋之制、五礼六乐之文,但凡需要皇帝亲为的,也一并简化。

    今日行事的基本原则也已经确定下来:皇帝所承担的主祭职责,主要体现在迎神、酹酒等关键环节;而一旦皇帝感到体力不支,剩下的其它环节,就由皇子代行,皇帝只需稍稍让到一旁,行监督之责即可。这样,皇帝就可以在祭典的过程中得到多次短暂的休息,不至于因为太过劳累而加重病情。

    皇帝郭威缓缓地沿着圜丘南侧铺设着金龙红毡的台阶拾级而上。

    他已经做了三年皇帝,三年期间大位稳定,政令改革得到初步推行,生民渐次安顺,国库逐年丰盈,军队愈益强大,境内外征伐诸役有惊无险……这些都是天地的恩德,他对此深怀感激。仰瞻云汉,寔铭大造,俯惟寡薄,弥增寅惧,他祭祀天地的心是赤诚的,他绝不仅仅是为了做样子给臣民看。

    庄重富丽的冕旒祭服十分厚重而拘束,穿戴着它们昂首挺胸走了一截路之后,皇帝郭威感到辛苦。为了预防万一,王景通与刘奉武两名中官仍旧一左一右翼侍。一开始,皇帝本不欲他们贴得如此近,可到底还是默许了。他有些气喘,胸部隐隐透出拉风箱一般沉重的呼吸声;他的腿也发软,不是因为腿部肌肉失去了力量,而是因为呼吸效率低下导致鲜灵之气不能及时输送到四肢百骸。

    王景通和刘奉武见状,立即一左一右伸出了自己的胳膊。当此之时,他们主动搀扶皇帝显得不好看,落在群臣眼中,难免留下一个“皇帝病势沉重不能自己行走”的印象。而皇帝将手搭在他们胳膊上,就是另外一种感觉了。尤其远远看去,那只会增加皇帝的威仪与气度。

    皇帝郭威果然把手分别搭在了内侍的胳膊上。

    “父皇,请走慢一些。”皇子晋****趋前半步,紧贴在皇帝身后,轻声提醒道。行进在去往圜丘的红毡大道上,虽然不能停步,但将脚步放缓,有助于父皇调整呼吸,尽快平缓过来。皇帝的脚步果然更慢、更庄严了。

    天空云雾晦冥。皇帝终于升坛,立于拜坛天地诸神的神幄之前。

    群臣就位。钟磬齐鸣,礼乐大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