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四章 巅峰对决 (二)(第1/2页)  不悔2006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首发门将张承志的身前的是四后卫,不过虽然同样是四后卫的站位,却不是大多数球队中常见的平行站位,而是碟形,双边卫也改成了双翼卫。

    禁区内是徐永康和钱元宗组成的双中卫,这两名球员即便是在长人林立的滨城队也要排在前列,堪称是禁区双塔。

    大岗队身高最高的龚昌在他们面前没有丝毫的优势,这也是为什么这场比赛陈晓建要求减少高球的原因之一。

    两侧的双翼卫分别是左翼卫吴思奇c右翼卫孙乐康。因为两个人的站位比边后卫更加靠前,滨城队对两个人在球队进攻方面的作用很重视。

    后卫线的身前是滨城队的队长,单后腰宁红盛。宁红盛的实力绝对非凡,整个系列赛的表现看来,堪称是北区的vp。

    从他能够在滨城队这样的顶级强队担当队长,并且一个人支撑滨城队的中场就能够看出来实力如何。

    世界足坛之所以踢双后腰阵型的球队越来越多,固然有组织后移的原因,也因为想要依靠一名后腰球员就能支撑起球队的中场攻防转换,实在是太过困难。

    中场三人组的另外两位是中前卫董江和杜彬,三个人组成的中场组合配合默契c技术成熟,攻防之间行云流水一般。

    三前锋是左边锋何益民c右边锋刘华荣,中锋柳文斌。和大岗队同样的配置,双边锋加单前锋。

    但是两支球队之所以一个称为3,一个是21,很大的原因就是两队对边锋的要求有很大的不同。

    在大岗队边锋更多的是负责边路的快速推进,而在滨城队,边锋更多的是充当进攻终结者的角色。这样一来,滨城队的边锋就真的可以称之为前锋了。

    也因为边锋负责终结比赛,所以球队的边路推进很多时候需要依靠后排插上的后场球员。也正是这个原因,所以滨城队的边路是用的边翼卫,而不是传统的边后卫。

    两队的球员站好各自的位置之后,滨城队先行开球。

    主裁判向双方示意之后,吹响了比赛开始的哨声。高中足球联赛总决赛,正式打响。

    两支球队的前场球员迅速向对方扑去,冠军只有一个,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能举起奖杯,谁也不想成为最后倒下的那一个。

    滨城队开球之后,没有急着向前,即便是在北区横扫四方的滨城队,在面对决赛这样的比赛,也慎重起来。

    柳文斌将球回传给身后的杜彬,整个人直接向前冲去,目标直奔大岗队的后防线,只有那里才是柳文斌的位置。

    柳文斌和龚昌两个人在中圈边擦肩而过,龚昌的方向和柳文斌相反,但是两个人的目的却一样。

    除了龚昌以外,大岗队的沈思c石小宇和李彦锋三个人也一样的向前跑去,只是他们不会跑得像龚昌那么深罢了。

    沈思和石小宇两个人在比赛中将要和吴思奇c孙乐康两个人正面抗衡。因为吴思奇和孙乐康两个人有很强的进攻,所以沈思和石小宇两个人的防守压力也会更大一些。

    想要再像以前那样眼神防守或者站桩防守肯定是不行的,陈晓建在赛前和两个人说过,两个人的hu一 d一ng范围是从本方底线到对方底线,也就是说极端情况下沈思和石小宇两个人甚至要回撤到边后卫的位置上来协助防守。

    这样的要求,对沈思和石小宇两个人的跑动要求变得更高了,为了减少回撤那么就只有一个办法,用进攻压制进攻。

    大岗队前场球员一路前冲,而滨城队的三名中场球员则在中路玩起了传跑,一点都不急,好像在等双方球员跑到位一般。

    这个时候球来到了队长宁红盛的脚下,李彦锋正好向着宁红盛的方向跑。

    这场比赛李彦锋的压力也很大,在单独对位宁红盛这样的对手的时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