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2章(第1/2页)  九洲风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月二十三,庆寿的正日子终于到了。凌晨时分,扫殿会、净街会、请驾会等负责服务的会档,率先来到天后宫,殿前殿后一通收拾。天刚麻麻亮,前来进香的善男信女便络绎不绝,宫内外很快就摩肩接踵、拥挤不堪。但所有人都不得进大殿,须等太后上过香,百姓方可入内。慈禧头天一早,就乘辇离开了颐和园抵达通州,由此上船顺运河直下天津卫。沿途有缤纷的花草与艳丽的彩带装点两岸绵延百里不绝。行至三岔河口,见凡可停泊舟船的地方,桅如林,帆如云,成百上千的船杆高扬着绣有“天后进香”四个大字的三角旗,在暮春的阳光中黄旗白帆分外爽眼。码头上则是万头攒动,喧哗嬉闹、吆喝叫卖声连同炮仗、敲鼓奏乐之声响彻天地。“真乃一派盛世景象啊。”慈禧看得是笑逐颜开。在河口东北边的临时行宫中,休憩了一晚,次日卯时三刻起驾,在津城文武官员陪同下,慈禧辰时初刻来至天后宫。进香祈福完毕,又转到殿外搭建的高台之上观会。各路仪仗在太后面前一一展现后,殿前的各类庆寿会表演便开始了。由于有太后观会,表演者都卖足了气力,什么法鼓、舞龙、舞狮、舞幡、秧歌、旱船、高跷、跑驴、提炉灯、猴爬杆、杂耍、武术表演……多达四五十种节目,那是精彩纷呈高潮不断。慈禧心情愉悦兴致勃勃,不断命手下人看赏。而此时天津的特色小吃也接连敬献上来,有耳朵眼的炸糕、祥德斋的八件、万全堂的糕干、果仁张的果仁、上岗子面茶等等。慈禧胃口大开,不顾李莲英劝阻,连吃带喝,不多时就胃满肚涨了。足足兴奋了一上午,慈禧有些困乏,本该去真素坊休憩进膳,可刚才吃得太饱,老佛爷己没人食欲,就打算直接回行在。李莲英笑道:“老佛爷您坐了大半天啦,要不咱像在园子里那样,先淡溜达会儿。看看街景,消化消化食儿。”“好啊。”慈禧欣然道。他们沿宫北大街向东走,边散步边聊天,说完花会表演,又谈起各色小吃。李莲英道:“那些东西好是好,可毕竟是点心不搪时候,奴才还是觉得素包子是又实在又好吃,那馅是绿豆芽、黄花菜、白香干、黑木耳(竹笋菌)、红粉皮,五色俱全,再用腐乳、香油、芝麻酱这么一拌,又滑又腻,就别提多香啦!”慈禧转了一会儿,真有点饿了,听李莲英这么一讲,食欲再次被勾起来:“你小子是不是馋啦?”“不瞒老佛爷,奴才确实想吃这口了。”李莲英笑盈盈地躬身道。“嗯,我也有日子没吃着那个味儿啦。那就摆驾真素园吧。”不管慈禧来不来,真素园这天都不准接待其他食客。临近中午时钱掌柜就开始发面和馅恭候太后。慈禧一旦决定驾临真素园,便有御前侍卫前来通告,钱掌柜火速动手包起来。由于石头门槛的素包个大馅多,通常慈禧吃上两三个也就饱了。钱掌柜便专门备下一个精致的小笼屉,一次只蒸四个,至多蒸两屉。工作强度不大,但质量必须严格保证,所以所有流程,他一概不用伙计而“事必躬亲”。此外为讨太后欢心,还要在素包表面用赤曲分别写上“福、禄、寿、吉”四个字。一般都说“福禄寿喜”,而这里是为避慈禧的讳,才将“喜”字改为“吉”。李莲英扶着慈禧跨过那道石头门槛之时,素包正好揭锅出笼。慈禧在店中的椅上坐稳,一碟热腾腾的包子跟着就端至面前。四个雪白的皮上“福、禄、寿、吉”四个朱红大字甚为醒目。慈禧高兴,一指“禄字包”,对尝膳官道:“这个赏给你啦。”大清建国之初,天子和帝后们为防备有人下毒,其饮食都要让尝膳官先试吃两口,看确实无碍,自己再吃。如今不过是走个形式。“太后赐禄喽!”跟班太监一叫,尝膳官忙叩头谢恩,而后将包子吃了,当然什么事都没有。慈禧又一指“福字包”,对李莲英道:“小李子,你不是馋了吗?这个赏你啦。”跟班太监叫道:“太后赐福喽!”李莲英千恩万谢后,吃了福字包。慈善禧这才用银箸夹起她每次必吃的“寿字包”,放到近前的玉碟里,笑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