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藏传佛教(第2/3页)  基因致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考团队的接待工作。



    从南无寺出来,岳聪有了新的思考,或许此次科考,如果对目前藏传佛教五大教派的教义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对灵魂转世的研究定有很大的帮助。



    藏传佛教五大教派分别是:宁玛派c嘎当派c萨迦派c嘎举派c格鲁派。



    宁玛派(红教),形成于公元11世纪,是藏传佛教中最早产生的一个教派。由于该教派吸收和保留了大量本教色彩,重视寻找和挖掘古代朗达玛灭佛时佛教徒藏匿的经典,加上该教派僧从只戴红色僧帽,因而又称红教。红教以密宗修习为主,其思想受汉语系佛教影响,与内地禅宗“明心见性”说法相似。



    宁玛派的著名法典有:《俱舍论》c《因明论》c《部律论》c《摄大乘论》c《辨中边论》c《辨法法性论》c《现观庄严论》c《入中论》c《入行论》c《根本智论》c《回诤论》c《无常观论》c《解脱道论》等。其最为注重修习心部的《大圆满法》,主张人心本自清净,三身圆满,不假造作,本自现成。



    嘎当派,创建于1056年。藏语“嘎”指佛语,“当”指教授。“嘎当”意为用佛的教诲来指导凡人接受佛教道理的意思。该教派以修习显宗为主,主张先学显宗,后学密宗,嘎当派所传的密法,是以《真实摄经》一系的密法为主,其教法传播甚广,藏传佛教各教派均受其影响。15世纪格鲁派兴起,原嘎当派僧人和寺院,都改宗格鲁派,嘎当派从此在西藏社会上消失。



    萨迦派(花教),创始于1073年,因该教派主寺萨迦寺所在地呈灰白色,故得名萨迦(藏语意为白土)。由于该教派寺院围墙涂有象征文殊c观音和金刚手菩萨的红c白c黑三色花条,故又称花教。



    萨迦派的法典有:《中观和唯识两派的发心》c《修心遣离四种贪著》c《修持七义》c《道果经》等。



    嘎举派(白教)创始于11世纪,重视密宗学习,而密宗学习又必须通过口耳相传,故名嘎举(藏语口传之意)。因该教派创始人玛尔巴和米拉日巴在修法时都穿白色僧裙,故嘎举派又称白教。白教最初分香巴嘎举和塔布嘎举。香巴嘎举在14c15世纪衰落,现在谈到嘎举派,一般就是塔布嘎举。塔布嘎举实力雄厚,支系最多,其中一些不是直接控制过西藏地方政权,就是独占一方的封建势力。



    嘎举派重视“大印”传承,不重文字,重在论理,即通达“大印”的智慧。奉一能使自己证得“大印”智慧的师长为根本上师,采取口耳相传的传授方法。修习上,嘎举派注重修身,主修大手印法。大手印有显密之分。显教大手印为修心法门,修的是空性大手印,它要求修行者心住一境,不分别善恶美丑,以得禅定。密教大手印为修身法门,密宗大手印则以空乐双运为道,分实住太平印c空乐大平印和光明大手印等。大平印修身的方法有四种,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对人体呼吸c脉c心的修炼,而达到一种最高境界。



    格鲁派(黄教),创建于1409年,是15世纪西藏佛教史上的着名的宗教改革家宗喀巴在推行宗教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也是藏传佛教中形成最晚的一个教派。宗喀巴生在西藏帕竹政权取代萨迦政权之时,上层僧人不仅直接参与政治c经济权力的角逐,而且生活日趋腐朽,在社会上逐渐失去民心。针对这一情况,宗喀巴以重视戒律为号召,到处讲经说法,着书立说,抨击僧人不守戒律,积极推进西藏佛教改革。1409年藏历正月,他在拉萨大昭寺发起祈愿会,这就是流传至今的传召会。法会后,宗喀巴建起着名的甘丹寺,创建起严守戒律的格鲁派(格鲁,藏语意为善律)。由于宗喀巴及其追随者戴huáng sè僧帽,故又俗称黄教。黄教创建后,相继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