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九章 不求甚解(第2/3页)  银河清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必须有限制的选择性的读书。我觉得梁启超的方法是很好的,他把书分类来读,不同书籍,不同的读书办法。

    书山太多,不免滥竽充数,比如这个电子书泛滥的年代,我也曾经去看过,也许运气使然,我恰好遇到一部都市言情小说,差点把我看吐起来,并不是作者写得不好,而是太他妈的写得差了,简直一派胡言。现在的网络为了赚钱也是把人坑得够惨,一部文学作品,没有人文关怀,失去了文学的本来意义,那和没有灵魂的人是一个样的,行尸走肉而已。我宁愿花更多的时间去看《天龙八部》十遍,也不想浪费在这种徒废光阴的事情上。

    比如历史,其实不需要把二十四史都看完,一部《资治通鉴》便足够了,尽管我只是看过史记,那些年,对司马迁这个人也是佩服之极的。不过,个人还是认为,如果看官修史那就是《资治通鉴》了,司马光的文风你还是能感觉比较老成持重,相对来说也是保守的哪一种;而《史记》就完全不一样了,那是司马迁的呕心之作,里面展现的科学精神,在史学研究方面该有的史料为证据的态度更是光照千古。既然是私人所写,便不免有个人好恶在里面,也因为如此,使得实际的情味十足,所以,《史记》不仅仅只是一部纪传体的历史书,它还是最具秦汉韵味的优秀散文集。

    我个人觉得,这么多年,看的书总是超不过几大类,而且我一般都是有计划的,春夏秋冬,文史哲理。

    对于文学的阅读,总体上是最快的。小说便是最快的,大约一个周看三本每本三百页左右的书籍,如果是古文,就只能打七折了。散文我倾向于欣赏,因此不会像小说那样很快的把情节给看完,我会点到为止,所以一般每天不会超过五十页。诗词我一般已研究为主,经常是去琢磨,思考人家怎么就能写出来,而且是去想象诗境去了,所以,也不会太多。总的来说,我对自己平均每周的要求是三百页左右,因为体例不一样,所读的方式便是不一样的,一年下来我的手稿录大约是读过的书的是二十分之一,一千万字的文字也就是二十万字左右。细想起来,觉得挺悲剧的,我必须活超过七十岁,才有机会留下一千万字的手稿,在我以文字为伴的生命里,这个数目显得好苍白。

    历史于我,却有特别的情结,不过,自从我把史记看完之后,我便没有再读过比较长的历史著作了。后来看的都是个人的传记,对于将来的任务,待我把时间都计划出来之后,我要买全套的《史记》和《资治通鉴》,然后在争取在一年之内能把他们看完。现在,我倒是比较喜欢看一下史学研究之类的书籍,或者是自己提笔写一部所有人都不知道的完全杜撰的史书。

    对于哲学这东西,实际上我是一直都有所接触,只是我不知道他还有一个名字叫哲学而已。这类书,最难看懂,看他们不在字数,而在领悟。它们本来就是很玄的东西,千万不要稀里糊涂的去找什么dá àn,哲学没有dá àn可言,只能说是否适合自己而已,再加上,每个人都有自己专属的哲学,又怎么能去寻求dá àn呢?里面最复杂的应该算是逻辑学,其实,我对西方一般是以了解为目的,对东方,则是以悟道为目标。一部《周易》道出的玄机便是几千年都难以解释,而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历代圣贤之书,更是让你皓首穷经,这些书,急不得,慢慢悟,也许您觉得自己一无所知,其实那时候便是和你相融了。

    理学不限于理学,其实它也是哲学的一种说法,但是我这里的理,却是道理。所以,严格说来,它是除了上述之外其它的一些知识的通称,最具有代表性的应该是以语录的形式来表达理性思考的书籍。譬如,智慧书,成功书,英雄宝镜,羊皮卷,意志的力量等等。还有天文地理,物理,军事,经济,管理之类的书籍,包括为kǎ一 shi为目的的学习,还有我的专业,法学,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