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章 浅谈东西哲学之异(第1/3页)  银河清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把这篇的最后一节写成东西哲学的总结,实在是觉得有此必要,因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经历了闭关,战乱等等灾难之后终于重新和世界同步向前了,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可是我必须谈哲学,而这个于我来说,确实是一件吃力的事情,一个年轻的哲学爱好者竟然在此纵论东西方哲学之区别处,此举该得罪多少“大家”呢?只是我很无奈,为了展现我心目中的东西文化之别,暂且越俎代庖简单的谈一下。

    要说明的是其实我所说的东西哲学之别只是针对中国传统哲学,以儒家为核心;印度佛哲学;西方近现代哲学思想三者而已。

    在开始之前先说清楚一点就是,中国从来不是一个自以为傲的国家,也不是一个排除异己的国度,而中华民族更不是一个不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民族。后世有很多人因为在鸦片战争之后看见国家衰亡,特别是ri běn明治复兴之后变得强大起来之后便一再指责中国人迷信古人,闭关锁国,不愿意和他国交流,导致西方进行工业革命之后跃为现代民主国家,而中国依然是贫穷落后的封建国家。说这些的人无疑是一叶障目,我可以坚定的告诉你,中国一向是高度开放包容的世界大国,不要因为清朝区区两百余年的锁国史,就误认为数千年来都是封闭的。

    关于东西方哲学之争,源头可以追溯到鸦片战争,那时我们认为西方强大的是船坚利炮,所以我们去学习它的物件的技术,真正关于思想的争论,第一次当是戊戌变法的前期,也就是制造舆论之时,那时已经进步到政治思想领域了,而正在的是新文化运动,又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当时的声音最大,参与人数很多,著作颇丰,持续时间也很久,相对来说成果也最大。历史学家们证明新文化运动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但是,于我个人观察,“打倒孔家店”异常激烈的口号和近乎全盘否定儒家思想的行为无疑是不可取的,甚至是不够理性的。新文化运动之时,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得最投入的时候,他们鼓吹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但是现实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让西方所建立的文明成果毁于战火,于是,新的问题出来了,于是,人们又开始迷茫了。新文化运动是如何结束的,似乎很难考证,但是历史书说的是接下来的五四运动是它的继续,我在翻阅部分书籍查看的时候,发现其实当时新文化的主力李大钊,陈独秀都有发表关于东西方文化之异同的文章,但都不是很全面,甚至是表面的。后期的新文化运动无疑是有两股力量,一个是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另一个是理性对待传统文化思想的流派。

    到今天,世界是多元的,思想亦是多元的,我们拥有一个相对自由的社会环境,方便我们去思想。但是,我们对待思想的态度一定要端正,那就是虚心的接受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而不论它是哪一家那一派,诚然,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流思想,可是既然是主流那便有支流啊,所以,以平等心对待是很重要的。我们国家的文化政策是百花齐放,只要是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有益的,我们都应该拥护。

    前面我说过自己的哲思之来源,也引用了一段关于哲学的概念的解释,只是对于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实在不好展开来说,所以,这里我用自己的话语来阐释我对于哲学的解释。蒋梦麟前辈说过,我们生在这个世界中,杜宇我的生活,必有一个态度,我的能力就从哪方面用。我想,西方说哲学是启迪智慧的学问,而我个人认为,哲学就是一种道而已,即内圣外王之道,而这种道,简单说来就是一种态度。

    那么我将从态度的角度,借鉴梁漱溟前辈关于《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讨论,来分析东西文化之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核心而论,中国主和,印度主退,西方主进

    第二,领域而论,中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