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九章 燃烧的半岛(21)(第2/3页)  国家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个了4:0的战损比,这令全营官兵信心大增。在800米的距离上,该营又再击毁4辆t一26坦克和1辆ba一10装甲车,自己则损失了1辆坦克,战损比是5:1,依然是占尽上风。不过随后双方就混战在一起。



    在通常情况下,这么高的损失,s军也许会知难而退的。只是这次第30c109坦克旅似乎也拼命了,根本不顾损失狠狠地撞进第1陆战坦克营的队形里。



    这完全是一种蛮牛式的打法,就像两头公牛似的狠狠地撞在一起。



    不过s军很快就为此付出更多的代价。原因很简单,在双方坦克都在高速运动时,要击中对方全懒于乘员有默契的配合。特别是主炮手,在这种近距离的坦克对垒中,不仅要做到抢先发射,还要一击即中,否则被消灭的往往就是自己,这对炮手的心理素质和作战能力都是极大的考验。



    而这也正是s军的短板,自从35年‘大清洗’后,部队人员参差不齐的问题就一直困扰着s军。更糟糕的是,他们面对的第1陆战坦克营还是一支种子部队,如果说这支部队的成员都是百里挑一的也许有点过了,但如果说每个人都是优秀的坦克兵确是不争的事实。



    s军第30c109坦克旅遇到他们也算是倒霉了。不过也不是毫无胜算的机会,至少还占着2:1的数量优势。这也是s军底气十足的原因。



    双方各有自身的优势,一时也拼得难解难分。但就损失的坦克数量而言,s军明显要多得多。



    就在第1陆战坦克营与s军装甲部队缠斗时,第1陆战师主力也全线出击,所属的三个陆战团分左c中c右三路同时展开进攻,就连师部直属的侦察营和工兵营也被加强给了中路的第2陆战团,形成局部的数量优势。



    战斗一开始就把所有的战斗部队都投入战场,乌姆巴赫师长此举可以说是毫无保留了。毕竟,战事拖得越久,对d军就越不利。



    战至天色微明,在s军防线的多处阵地上,不仅双方的坦克依然混战在一起,双方的步兵也在展开激烈的肉搏,战斗越打越激烈。



    最早突进s军防线的是第2陆战团,该团的主攻方向就是尤日内,这里也是s军防线上的一个重要交通要点。为此,s军也不敢大意,在此布防的兵力就达2500人。



    谷米儿勒上校也是参加过一战的老兵,在f国战役时是第449摩步团团长,他深知在步兵冲锋时应尽量缩短距离或是减少暴露在外的时间。简单地说就是要以最快的速度行动。他训练部队时,对部下的要求就是快些,再快些,恨不得把每个人都逼到极限。为此,部下私下里都叫他‘大嘴快马’,不过谷米儿勒倒也不以为意。



    后来要组建第1陆战师,乌姆巴赫少将点名把他调来的,并担任第2陆战团团长职务,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当然,谷米儿勒上校作战素以果敢和勇猛著称,可以说是一员猛将。用乌姆巴赫少将的话说‘陆战师就需要这样的指挥官’。



    此次作战,该团就担任主攻任务。



    第2陆战团本来是配有半履带式装甲车的,只是由于运输的原因这些装甲车一直都未能到位,使得该团实际上成了纯粹的步兵,这极大地限制了部队战斗力的发挥。



    为此,谷米儿勒上校在出击前下令从附近的村庄搜罗一切可以利用的交通工具,其中有拖拉机c马车c牛车,甚至还有自行车,再在车前方堆上沙袋,就连自行车的前面也绑上湿棉被来挡子弹。就这样,竟在短短两个小时就犹如变戏法般以8连为基干组成了一个加强的‘摩步连’。



    只是这个‘摩步连’看上去确实有点不伦不类,甚至还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