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二十七、鸳梦重温(第1/3页)  后梁枭雄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唐朝末年战乱不断,往日繁华的都市都遭到了极大地破坏。黎民百姓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女人在战争中的更是处在社会的最底层。她们在战争中所受的*更甚于男子。都知道日本军人在二战中强征亚洲妇女充当“慰安妇”,来解决日军士兵的*,其实中国古代战争一样有这种现象,只不过名称不一样罢了。中国古代称这种随军妓女为“营妓”,据史书考证,这种营妓起始于春秋战国时代。越王勾践找了一些寡妇,养在独山之上,以为军士们的游乐之所。

    真正有组织有规模的“营妓”是汉武帝的一大发明。汉武帝是个有雄才大略,好大喜功的皇帝,他连年征战,用兵很多。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设立了“营妓”制度,来解决士兵对女人的需求。

    到了唐代,妓女又有了更细的划分,出现了“营妓”与“官妓”之分。“营妓”自然是军队所设,随军迁徙,而“官妓”则是为官府所设,应比“营妓”高一级,为地方军阀和官员服务,应当不随军迁移。

    唐朝末年,有一位诗人,名字叫韦庄。他写了一首叙事长诗,叫做《秦妇吟》。在这首诗中他借一位身陷黄巢起义军军中三年的妇人之口,描述了当时长安动乱的情况。韦庄生于公元836年,死于910年,黄巢攻入长安时他应该是四十多岁,而且他还是长安杜陵人(今西安市东南),他笔下描写的当时情况应该是可信地。韦庄在他的诗中着重描写了一位长安妇女的悲惨命运,其实这位妇人就是被黄巢军抓到军队中的“营妓”。韦庄在诗中写道:

    东邻有女眉新画,倾国倾城不知价。长戈拥得上戍车,回首香闺泪盈把。

    旋抽金线学缝旗,才上雕鞍教走马。有时马上见良人,不敢回眸空泪下。

    西邻有女真仙子,一寸秋波剪秋水。妆成只对镜中春,年幼不知门外事。

    一夫跳跃上金阶,斜袒半肩欲相耻。牵衣不肯出朱门,红粉香脂刀下死。

    南邻有女不记姓,昨日良媒纳新聘。玻璃阶上不闻声,翡翠帘前不见影。

    忽见庭际刀刃鸣,身首支离在俄顷。仰天掩面哭一声,女兄女弟同入井。

    北邻少妇行相促,旋解云环拭绿眉。已闻击托坏高门,不觉攀援上高屋。

    须臾四面火光来,欲下回梯梯又摧。烟中大叫犹求救,梁上悬尸已作灰。

    妾身幸得全刀锯,不敢踟蹰久回顾。旋梳蝉髩逐军行,强展峨眉出门去。

    旧里从此不得归,六亲自此无寻处。一从陷贼经三載,终日惊忧心胆碎。

    韦庄诗中这段描写都是采用写实的手法,借秦妇之口讲出她的东西南北邻女孩子在战乱时期的悲惨遭遇。许多人读过这首诗,但有些人并没有读懂当时所发生的事情。其实这段诗正是描述黄巢军队进入长安后,抓捕年轻女人去充当“营妓”的过程。

    却说朱温自从成为了黄巢爱将,现在又被封为同州刺使,身边也有了几位能征惯战的将领,朱珍、庞师古、胡真、张存敬等都是武艺高强的战将。在长安时朱温又访到一位饱读诗书的文人,那就是谢瞳。别看朱温本人不认识多少字,可他对那些文人却非常重视。朱温一直想找一个饱学之士作自己的军师。有一次朱温便服出访,在街上看到一个人正在长街卖字。朱温立足一看,见这个人字写得真好看,于是就与此人攀谈起来。一谈之下才知道,这人是个举子,进长安是为考进士。因为天下大乱,朝廷殿试取消,因此困在了长安城。这个人就是谢瞳。谢瞳字子明,福州人氏。此人不但文章写得好,还留心国家大事,深通兵法及治国之道。朱温与谢瞳攀谈之后不禁喜出望外,就把谢瞳请到营中拜为掌书记,时刻不离自己左右。这次攻进同州,谢瞳自然也跟随朱温来到同州刺史任上,朱温把治理同州的事都交给了谢瞳,自己却尽情游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