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章 得风0015(第1/2页)  风中舞风的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为了剿匪,政府又得重新加派捐税,再加上孤家子一带,开发已30几年,当时中国的工业甚是落后,尤其是农用化肥工业几乎为零,这一带的地力已经下降。

    人说:屋漏偏遭连雨天,更不幸的是先有沙俄抢占奉化七年,接着又是连续的水患,当时的东北除辽南c辽中有大部水田外,其它地区皆以旱田为主,涝灾造成了大片土地的盐碱化,玉米c杂豆c谷子c高粱c糜子本来就不喜碱性,作物产量自然大减,维持生计大不如前。

    日俄战争中失败的沙皇俄1国,尽管撤出了辽东半岛,却加紧了对hlj和jl的侵略。

    为了有效的管辖东北,稳定边疆形势,光绪33年(1907年),清政府发布政令,改革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和官制,决定裁撤盛京cjlhlj三省将军,设立奉天cjlhlj三省,在盛京设立东三省总督,兼理东三省军务,在三省分别设立巡抚,并且给各省巡抚在开发边疆上以许多优惠政策,为此各地纷纷设府建县。1907年4月,由东三省第一任总督徐世昌保奏的jl省首任巡抚,也就是jl省的最高行政长官——朱jiā bǎ一走马上任。

    由于ln省当年是大清国的陪都,相对开发较早,农业地力已呈现下降趋势,而hll两省,尚有大片的原始地带未曾开发,地广人稀,各府县间的联系较远,故此,在一些地方,匪盗猖獗,来往客商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

    为筹措钱粮和有效地加强对地方的管理,1908年,jl巡抚奏请朝廷,在今天的na县和zn市之间,设立了土岭县。

    县治初建,为招募屯民开发这片古老c神奇的土地,县府发布了各项极其优惠的政策。

    新任知县下令,先就近到ln招人垦荒,后再到今天的sdhbahjs等地招募流民屯田。

    民好利,方趋之若鹜,消息传开,四面八方之人聚集到了jl西部土岭县的地界。

    鲍金福全家,也不由自主的再次北迁,举家搬到现在鲍家所住的地方——jl西部的土岭县聚体乡聚体村,开始了100多年的繁衍生息。

    这土岭县尽管名气很小,但其人类历史的hu一 d一ng可谓源远流长,其中,今天的北正镇在5000多年前就有了人类hu一 d一ng的足迹。在1992年前出版的地理志中,曾是当年的白城行政公署所辖地区人类hu一 d一ng最早的地区。

    据该县志记载,土岭县的历史沿革大体如下:

    春秋战国时期属东胡地。

    汉代属扶余与鲜卑相间之地。

    三国两晋为扶余奴隶制王国的属地。

    南北朝时期属南室韦地,隋时属契丹地。

    唐代属渤海王国的长岭府地。

    辽时属上京道的凤乡。

    金为临潢府路所辖。

    元属中书省。

    明代为伊屯河卫旁境。

    清初为ng郭尔罗斯前旗的游牧之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旗地开放,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jl巡抚与蒙古郭尔罗斯前旗交涉,将三十多万垧荒地划入jl巡抚管辖,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以na县西境及新安镇(原设行防主簿隶属na县以北的新垦地,设置了该县,县治所置于土岭子地方,隶属jl省长春府。

    1914年六月,实行省d县三级管理制,划东北为三省十道,土岭子划归jl省吉长道所辖,1929年东北易帜后,成立东北政务委员会,废道制,县归省直辖,该县直隶jl省为三等县。

    伪满洲国成立后,大同二年(1933年)设立自卫团,康德五年(1938年)经jl省公署批准,将县的主要街道命名为长岭街,并于街内设立商会等机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