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3 章(第1/4页)  霸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缝补完全,再拿来认真学习。长此以往,王昌龄在同龄人之中,已属翘楚。

    所以说,他觉得象王子书这样的人,自己不会的,他也一定不会,心里不由平添几分骄傲。

    之后,王昌龄就让王子书背过身去,看着墙壁之上诗句,从一个题目问到作者是谁,全文是什么,还有就是其中某句的大致意思,最后就是整首诗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王子书在21世纪,就是研究古文的,不止是对唐诗,就是元曲和宋词,都能说出个八九不离十。更何况,来到唐朝之后,王子书凭借记忆极佳,过目不忘的优势,博览群书,在义净指导之下,更加刻苦攻读,现在他脑袋里,对唐诗唐史,那就是如数家珍。

    还有,在家中无人之时,王子书就会翻出他那本盗版《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认真背诵。为的就是以后能用的上,出现的诗词咱就不盗用了,如果没出现的诗词,王子书就想添上自己名字,浑水摸鱼,在这唐朝也逞诗仙词圣之勇。

    张柬之和义净把饭菜移至这边厢进餐,为了就是要看看这两个少年到底怎么对诗的。王昌龄想不到王子书如此能耐,不仅能把墙壁上的诗尽数背了下来,还在墙壁之上写下了一首词: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当床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王子书写完这首词之后,放下手中毛笔,挺着腰竿,笑着说道:“哈哈……我能把你说的全背出来,还能答出来。但是,我能做到的,你就未必可做到,现在我写了一首词,你行吗?还不认输?”

    这首词哪是王子书能写的出来的,王子书他就是书读的再多,不知为什么就是没有做诗写词的头脑。这首《思远人》,是宋朝著名词人晏几道的诗句,王子书搜肠挂肚,才想起这首词才对此刻场景,虽然还有很多牵强之处,但王子书也可自圆其说。

    王昌龄败了,而且败的心服口服,张柬之和义净看着墙壁上的《思远人》,均是一惊。义净虽然知道王子书很“聪明”,但之前王子书从无这样显山露水。

    张柬之细细品位王子书的这首词,读一句,心里紧一下,激动之情难以言表,惊叹道:“怪哉,怪哉!”他转过身来,拉着王子书胳膊说道:“子书,这词真的是你的吗?”

    王子书点了点头,张柬之博览群书,历史上有名诗词都装在肚子里,这首《思远人》他从未听过,问这个问题,他也只是惊讶,一时无法接受罢了。

    “真是不敢相信。”张柬之又对义净说道:“大师,你能相信吗?子书才五岁,就可写书这等绝句,我看夕日骆宾王和甘罗也不过如此,真乃奇才也。”

    相较张柬之,义净就镇定许多,笑着说道:“张大人说的一点没错,子书这首词的确可算佳作。”又对王子书说道:“子书,你为什么要写这些句子?”

    王子书还在一旁扬扬得意,第一次出手,就博得众人高捧,看来此计可行。想想元曲宋词后唐诗,多如牛毛,盛如细雨,不管是在怎么样的场合,总有一首对味的,这样发展下去,自己还不成为历史中最最牛比的小神童?什么甘罗,什么骆宾王,都要败在我的褶衫之下。

    王子书听到义净问话,急忙一改脸上面容,略带悲伤的说道:“我想起了远在陇西的母亲。”

    这首《思远行》本来是写的思念情人,王子书却来了个思念母亲。五岁离家,与父母相隔千里,这等心情,也甚和逻辑。而且,现在时节也和秋季差不多,更何况上面就有注明“秋意晚”。

    这个回答非常之好,一可解释诗词真意,二是更显出王子书是个孝子,不过,王子书的确挺想王帆和王张氏的。

    这场笔试一结束,饭菜都已凉了。张柬之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