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九十六章 同里镇(第1/3页)  明末锦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为了不在自己的地头上出事,吴江县令王章对杨宗简语重心长的道“杨大人,同里镇作为最后一个镇子,请杨大人还要心!同里的张庆芳可是绍兴张家的人,张家的影响不用卑职了吧,请张大人一定要心!”

    对张家的影响,久在南直隶当官的杨宗简自然知道,现在听王章这么杨宗简有些不高兴,你一个七品县令,怎么管起官的事情来?

    可是杨宗简还不敢什么,这个王章来头甚大。王章是山东莱阳人,除了是首辅马明远的门生外,还是内阁阁老王云昌的老乡,这个后台实在太厉害了。

    杨宗简拱手道“这就请王大人放心吧,官也不是官场新丁,还不用王大人教官如何为官!”

    王章听杨宗简误会自己的意思了,刚要解释,但是杨宗简已经带着手下十八人,还有县里给派的三十个衙役,上了马走了。王章叹了口气,心中暗骂这个杨宗简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那个张庆芳依附张家,自己完全是为了杨宗简好才心提醒他。

    看着骑马离开的杨宗简,王章心中保佑,这几天可千万不要出什么事情。

    同里镇的历史悠久,远在北宋这里就有人居住,同时这里地处太湖流域,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向来富庶的很。这时同里镇的镇长陈选正焦急的在镇子北面,准备迎接省里来的工作队。

    中国古代的历代皇帝都很重视对农村的治理和控制,希望通过在基层社会设立基层组织来对基层社会进行权力渗透,从而更好地控制乡村社会。于是在秦汉有了乡里亭制度、魏晋南北朝的三老制度、宋元时代的保甲制度,还有就是朱元璋依据前朝的经验,设立的里甲制度。

    在立国之初,朱元璋为了削减江南豪强地主的势力,在全国推行里甲制度,也就是将一百一十户编为一甲,由丁粮最多的十户担任里长,其余一百户则称为甲首。十名里长以十年为一个周期轮流应役,先后顺序根据丁粮多寡预先编排,每年由一名里长率领十名甲首应当差役,并负责“管摄一里之事”。

    朱元璋原以为这项政策和其他所有他制定的政策一样,可以实施万年,但是到明代后期,特别是到晚明,在一系列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比如人口数量的增长和迁移率的提高,乡村社区成员之间贫富分化程度的加剧,商品经济发展对乡村社会的冲击和影响等等,建立在里甲体制上的原有乡村社区呈现出明显的分解趋势,粮长、里长之类的职役性地方精英的社会地位大幅衰落,乡村社会的支配权力转移到士绅、土豪等非职役性地方精英手中。

    如果按照历史规律发展,到了晚清,因为农村农经济的破产,同时清朝在后期废除科举制,这些控制基层政权的乡绅土豪慢慢的就变成了为害乡里的土豪劣绅。

    不过朱宏三现在占领中国,来自后世乡镇政府的朱宏三,自然深知农村社会对自己政权的稳定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在广东就尝试按照后世乡镇机构重新改组基层政府。

    朱宏三的手段也很简单,就是全部照搬后世经验,毕竟后世天朝对基层掌控之强位列全球之首。朱宏三根据后世的经验,将每县按照人口分为数个乡镇不等,乡镇按照人口分设乡长或镇长,同时设立一到两名副职。在镇长之下设立四八所,四是农业、文化、水利、城建,八所是司法所、土管所、财政所、派出所、工商所、税务所、卫生所、邮政所,这种设置和中央各部遥相呼应,也便于管理。

    同时朱宏三还大幅度提高基层乡镇工作人员的俸禄,将乡镇长定为位正八品,四八所的主官定为正九品,也就是将这些人纳入国家财政供养,算是基层公务员。

    得益于这种严密的统治,朱宏三对乡镇农村的管控力度远超前代,在依托各地的巡检司制度,朱宏三这套乡镇管理制度成果斐然,在广东时就将多次地方叛乱扑灭在萌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