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五十六章 京都(第2/3页)  明末锦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中的工具制造火龙出水。

    明军《武备志》记载:用茅竹五尺,去节,并用铁刀刮薄。前后各装上一个木制的龙头c龙尾。龙头的口部向上,龙腹内装神机火箭数枝,把火箭的药线总连在一起,由龙头下部一个孔中引出。又在龙身下而前后各倾斜装着两个大火箭筒,把它们的药线也总连在一起,更把龙腹内装神机火匍的总药线连在前边两个火箭简的底部,“水战’可离水三四尺燃火,即飞水面二三里去远,如火龙出于江面。

    正经的火龙出水要将前部雕成龙首,可是现在工程赶进度,再加上倭国海岛上没有大木头,只能用一些竹子当推进器,然后将海军火炮的发射药绑到大毛竹子上,就这样一个粗制滥造的火龙出水完成了。

    赵国良试验了一个,看到一根竹子的推进器只能将一包火药发射到一百步以外,距离实在太近。反正国内的补给已经运来,火药有的是,赵国良命令将八根推进器绑到一起,这下发射距离能达到五百步了。

    赵国良看到可以使用,命令全军动手,在一夜的功夫里做了二百多了山寨版火龙出水。

    都做完后已经第二天天亮,赵国良看到自己的士兵一夜没合眼,决定今天休息一天,下午吃饭,晚上打夜战。

    晚上子时,今晚天气晴朗,正好适合放火,赵国良命令全队出发,赶往大阪湾。

    大阪水军这两天风声鹤唳,晚上水军战船都有人值班,并且在大阪湾中几个小岛上放置了观察哨,防止明军半夜偷袭。

    所以明军趁着星光进入大阪湾的时候,立刻被这些观察哨发现,然后在小岛上燃起烽火。城里的驻军发现明军又来了,水军这次倾巢而出,足有上百艘战舰冲了出来。

    由于海军要缠住倭国水军,所以不能发挥自己的速度优势,不过好在倭国水军安宅船只有二十多艘,其他的小船根本够不着明军军舰的高大船舷,不过赵国良为了以防万一,还是在每艘军舰上放置了一百名陆军火枪手,防止敌人跳帮。

    明军运兵船速度远远慢于军舰,在军舰迎上去后,二十艘运兵船在赵国良的带领下,趁着夜色,偷偷摸摸的绕开主战场,靠近大阪城。

    在城外找了个水浅的地方,赵国良放下一个营五百人,让他们带着火龙出水靠近大阪城放火。

    现在大阪城中的注意力都被大阪湾里的海战吸引,这五百人悄无声息的靠近大阪城墙。

    在城外三百米处,明军将火龙出水支了起来,点然后远远的逃开。

    二百多道火龙在夜色中突然出现,倭国守城的军人都看傻了,怎么还放烟花?

    可是这些烟花落入城里就不一样了,这些烟花引燃顶部的火药包,落到哪里烧到哪里,大阪城里立刻起了二十多次火光。

    火光一起海湾中的倭国水军立刻没了战斗下去的勇气,纷纷掉头逃跑,但是他们的船速哪里是明军海军的对手,李廷龙带着海军在背后尾随,将哪二十艘的安宅船击沉。

    等到海战结束,天色已经大亮,李廷龙带着海军赶回大阪湾,在二十里外就能看到大阪雄雄的大火。

    这场大火足足烧了五天,刚建成没多久的大阪城被付之一炬。因为落后的城市规划,根本不能有效的灭火,大阪城被焚毁四分之三,城里的居民三十五万人只有不到六万人逃出生天。

    而赵国良并没有留在这看大火,而是第二天就带着陆军上岸,抓了一个向导奔着八十里外的京都而去。

    倭国的京都并不是后世的东京,后世的东京在这个时代叫江户。

    奈良时代末期,桓武天皇为了摆脱奈良佛教寺院势力的影响,于公元794年将首都又迁到位于山城国的平安京,自此开启了平安时代,也开始了京都作为日本首都的历史。平安京的选址参考了风水思想,并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