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37 章(第1/4页)  霸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以忽略不计了的,此际见其如此不知变通,张君武已是起了换马之心思,自是懒得跟其多言罗唣,挥手间,便以不容置疑的口吻下了旨意。

    “微臣遵旨。”

    尽管兀自满心的不服,奈何张君武主意已定,杨师道也自没得奈何,只能是无奈地应了一声了事……

    第253章第二百五十三章 南梁来犯

    第二百五十三章南梁来犯

    张君武拒绝突厥汗国勒索的事情很快便传遍了帝国全境,但并不是以流言的方式,而是以官府公告之形式向治下的百姓们说明了拒绝的理由,并号召治下百姓为保卫家园而奋斗,此举一出,帝国百姓无不感佩张君武的爱民之心,群情激昂之下,同仇敌忾之心大起,多州百姓自发联名上万民书,以表明愿与帝国共存亡之决心,帝国治下的凝聚力猛增不少。

    借助着军心民意高涨的东风,张君武于七月十五日下诏将杨郁、屈突通等叛逆之徒二十余人押附西市明正典刑,又将原本负责复核此案的刑部尚书杨师道外放泾州刺史,着安兴贵接任刑部尚书一职,褚亮晋礼部侍郎,诸般举措在民间并未引起多大的关注,可却令官场起了些涟漪,只是没等事情有所发酵,张君武很快又于七月十八日下诏公告天下,将于八月初一与前隋九江公主大婚,前隋官员们原本不安之心就此稳固了下来,再无人去理会杨郁一案之究竟。

    瑞明元年七月十六日,太原李渊派出其次子李世民为主将,率十万大军从晋阳誓师出征,讨伐盘踞于朔州一带的刘武周;七月十七日,已名义上归附皇泰帝的魏公李密率主力大军三十万渡过黄河,赶赴黎阳仓,以抵挡宇文化及所部大军对黎阳仓之进犯,而王世充则调遣大军六万余屯于陆浑县,并亲临前线,摆出了一副即将沿宛洛大道再度进犯南阳之架势,与此同时,已然彻底并入了瓦岗寨的原无上军大将卢明达则率四万大军从陈郡向汝州进逼,对此,南阳都督左威卫将军孟武与汝州都督孙彪自是都不敢轻忽了去孟武急调南阳、邓州等地之军三万五千余兵力屯于南召,而孙彪则聚集汝州之兵两万,以应对卢明达所部之威胁,孟、孙二将先后向长安发去了告急信。

    南阳与汝州不单是关中的屏障,更是帝国接纳各地赶来的流民之窗口,同时也是帝国起家的根基之所在,地扼南北,战略位置极其重要,自是不容有失的,哪怕是在筹备大婚期间,一接到孟、孙两位大将的急报,张君武第一时间便召集了文武官员们对此事加以推演,最终都一致认定王世充与卢明达的联动应该只是佯动而已,或许是李密为东向对抗宇文化及而与王世充有所密约之结果,应是在防帝国趁机发起攻掠罢了。

    既已断明王世充与卢明达两路兵马不过只是佯动而已,其兵力并不足以击败孟、孙两部,张君武也就没怎么在意,毕竟关中大军都才刚结束了西、北两线作战,士气虽旺,可军力却是不免有些疲了,加之国库见底,也确实无力再掀起一场大规模作战,遂只着令孟、孙两部谨守不出,另,派出程咬金率两万步军以及五千陇右骑军向武关转进,以为接应之用,如此之安排虽偏保守了些,可也是因着形势所然之故,不得不尔罢了,却不曾想形势之演变完全超出了帝国君臣们的意料之外。

    "shuang gou"口,位于襄阳城东北方四十里处,顾名思义就是两条河流的jiāo汇口唐河与白河在此汇合,最终从襄阳城外三里处的张家湾汇入汉江,于帝国来说,此处的战略地位无疑极其重要,帝国目下唯一一支水师前荆州水师就驻扎在此处,规模虽不大,拢共也就只有大小战船二十余艘,可却筑有南北两处水寨,锁死了汉江通往南阳的水路,乃是目下帝国与南梁的jiāo界处所在。

    相较于帝国步、骑军的强大,帝国水师只能用孱弱一词来加以形容,在南梁方面强大的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