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77 章(第1/4页)  霸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力都不小,消息自是灵通得很,这不,齐郡军今日午间才赶到商洛,杜如晦便已得了准信。

    “哦?如此说来,那张君武必是早已回到南阳了的,看样子关中一场大战已是在所难免了。”

    杜如晦方才开了个头,房玄龄瞬间便已判断出了张君武必已回归之事实,心头一动之下,原本对李家军的看好顿时为之大减。

    “确是如此,张大将军携天子诏令而来,大义在其,若李渊父子不能速胜之,则败亡难免矣,你我还是先不急着去投,且先观望些时日再作计较好了。”

    杜家与李家乃是旧jiāo,尽管不是太亲密,可彼此间还是有一定的往来的,正因为此,杜如晦才会起了约房玄龄一道去投李渊之心思,当然了,这么个决定的前提条件是李渊能迅速拿下关中,可眼下么,随着齐郡军的横chā一手,李渊一方的胜算已是大减,在看不清局势的情况下,杜如晦可就不打算急着选边了。

    “也好,那就再看看罢。”

    学好文武艺,为的是货卖帝王家,若是选错了主子,那后果当真不是那么好耍的,对此,房玄龄自是心中有数得很,也自不会再急着去投奔李渊,这等想法乃人之常情,非独房、杜如此,实际上,关中无数有识之士在得知齐郡军已然杀进关中之际,持着的都是这等观望之想头……

    洛河名声不小,因着曹植一篇《洛神赋》而名垂青史,可其实么,不过就只是条小河而已,源于蓝田县境内,蜿蜒流淌至仓口城附近汇入黄河,长不过仅六百余里,水面倒是颇为开阔,于洛南河段,水面赫然达八百余米上下,只是水却极浅,河心处的水深也不到一米五,又多浅滩沙洲,无法通航,人马却可涉渡,当然了,对于辎重极多的大军来说,浮桥还是必须建的,身为大军先锋,陈明振一率部赶到了商洛,便即开始了浮桥的搭建,于两岸同时动工,日夜赶工不停,这才一日一夜的时间而已,待得秦琼率先锋大军主力进抵商洛,六架浮桥已是初具规模。

    “传令:着陈明振所部于对岸列阵戒备,其余各部分批过河!”

    秦琼所领受的将令是抢占郑县(今之华县,乃是关中重要粮仓永丰仓所在地),一举切断两部李家军之间的联系,为大军主力创造出有利之战场态势,以便于下一步之战略计划之展开,时间对于秦琼所部来说,乃是关键中的关键,正因为此,尽管部队连日赶路已疲,可一到了洛河边,秦琼还是毫不犹豫地便下了抢渡之命令。

    “报,禀少将军,南阳军正在抢渡洛水,共有浮桥六座,五千步卒已在北岸列阵戒备,请少将军明示。”

    金堆城南十里处,李世民刚率部从文峪河谷穿越了秦岭山脉,正自向洛水方向急进,就见一骑哨探从南面疾驰而来,直抵中军,一见到策马而行的李世民,当即便是一个滚鞍下了马背,紧着出言禀报了一句道。

    “再探!”

    一听齐郡军进军如此神速,李世民的眉头不自觉地便是微微一皱,可也没甚旁的表示,仅仅只是面无表情地吩咐了一声。

    “诺!”

    听得李世民有令,前来禀事的哨探自是不敢稍有迁延,紧着应了一声,再次纵马向南疾驰而去。

    “来人,去,请阿史那利屯、阿史那大奈(后改名为史大奈)两位将军即刻到此议事。”

    李世民没去理会那名哨探的离去,端坐在马背上,默默地斟酌着是该转去华阳道拦阻齐郡军还是该直奔洛水为宜,片刻之后,心下里已是有了决断,但见李世民猛然抬起了头来,声线低沉地便下了道命令。

    “诺!”

    李世民此令一下,自有边上随侍的亲卫紧着应了一声,匆匆便策马而去,不多会,便见两名突厥大将联袂赶到了中军处。

    “末将参见少将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