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七章 返老还童(第1/2页)  血契三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盛夏的景家大院反常地冷清,只因为院里少了一个人

    ——景家管事的四儿媳骊儿。

    景四爷原先被皇上器重,官升三级。可惜自收到圣旨起,身子就没好利索过。

    夫妻两个只有姝儿一个女儿,却不知是何缘由,前些日子小小的就夭折了。

    向来比个男人还能干的骊儿,几天里就老了许多;景四爷的病更是雪上加霜,一天比一天病得沉,眼看好不了了,只得忍痛跟朝廷辞了官。

    姝儿离世没几天,两个人简单拾掇了几样东西,只带了姝儿贴身的奶妈,丢下一个景家在身后,匆匆离开了京城回老家去了。

    那骊儿平日里在景家大院忙上忙下,声音大,人又招摇。她人在的时候不察觉,等一走,景家像是空了许多。

    想当年景四爷在朝廷做官,又得皇上赏识,一人得势,全家沾光。现下景四爷辞官为民,景家少了后台,众人说话做事也都收敛些。

    景四爷和骊儿住的一个院子空着,渐渐地生出些荒凉的气息。

    景老太太不顾儿子们的反对,执意带着平儿和采桑两个搬进去住。

    被老太太放虎归山,住在别院的景三爷也被叫回来,跟母亲俩个同住在骊儿家的小院。

    平儿有一天正玩得开心,忽然就冒出一句奇怪的话来:“奶奶,骊儿婶婶是您的克星。”

    唬得采桑想去去捂他的嘴。

    “谁说不是的?骊儿婶婶不在,您的白头发都变成黑的了。”

    听见这话,采桑心里一惊,看一眼景老太太,果真如此,老太太的白头发不见了许多。

    老太太哭笑不得,只好回他一句;“傻孩子,奶奶会法术,能将白发变为黑发,还能长生不老。”

    平儿不说,采桑还不曾留心,这一说,仔细看时,别说是头发变黑了,就连脸色也红润了许多,像是年轻了许多。

    景老太太身子骨向来不大好,每天靠一副药养着。从前配药煎药的,从来是骊儿操心,现下骊儿走了,只有叫采桑来招呼着。

    新来的厨子叫陆婶,是老太太找来的。烧得一手好菜不说,做得一手好糕饼。为人勤谨谦和,很得下人们的喜欢,就是采桑和小少爷平儿两个,也喜欢围着她转。

    景三爷虽搬进来和母亲两个人住,却很少见着。景老太太许是年岁大了,又叫小儿子一家伤了心,没心思管老三,任由他天马行空的玩去。

    却只字不再提什么“闲游浪荡子”的话,连句责备的话都没有。

    倒是他的贴身小厮小云子时常呆在家里,和景老太太屋里的小墨子两个年岁相当,人又活泼话多。一个院子渐渐有了生气,慢慢活络开来。

    一园的花草树木,一扫前些日子的枯败,活泼泼地开着花,结着果。

    说来也奇,景家四进的大院里,每一个院子都种得有一棵石榴树,唯独只有四爷院里的这一株长得好。

    挂的果又大又甜,到了中秋,齐齐地摆在桌上,最得众人喜欢。

    尤其是景老太太,到了挂果的时节,每天到院子里溜达一圈,最后来到树底下,看一眼哪个果又长大了,哪个好些时日都不长。

    骊儿曾经笑话她:“一棵树上的果子,哪有这个长那个不长的,是您老人家不一样的喜恶,看得顺眼的觉着什么都好,看不顺眼的什么都不好。”

    想起骊儿,景老太太深叹一口气。习惯了和骊儿朝夕相处,习惯受她服侍,走到哪里都是和她相处的情景,心里想的总是“骊儿怎么说的,骊儿又怎么做的”。

    骊儿就像是院子里的空气,无处不在。

    这天景老太太想着心事,从石榴树下经过,一只小猫从石榴树上跳下来,吓了她一跳。

    往树上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