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卫直被罢篇(第1/3页)  少年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天人三策,刘彻全都买下了。然而他却对董仲舒付出了一让人意外的价格:江都国的国相。

    江都王刘非,刘彻同父异母的哥哥。向来自大好斗,极不好惹,更不易对付。七国之乱、匈奴入寇时,他都曾自告奋勇的上书:愿去前线杀敌!平定七国之乱时立了军功,汉景帝就将刘濞的吴国分了一半:江都国给自己这个儿子。这下,刘非更是越来越不可一世,谁都不放在眼里。大有刘濞之二的意思…刘彻将董博士打发去伺候这么一恶王,让人不得不想起当年的贾谊伺候长沙王时的郁闷情景。难道董仲舒闭门苦练绝世神功,又落得一个不得公卿之位的下场吗?

    正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原来世间许多事,总是由人不由已啊。既这样,董仲舒还能说什么呢?唯一可行的就是:收拾行李,挥一挥衣袖,独自上路去吧。

    然而回头看,此次刘彻高调广罗贤才,不叫亮剑,应叫试剑。他才16岁,路还很长。尽管他内心总有一种止不住的冲动和兴奋,然而他真想做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还必须记住一句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刘彻自以为自己年轻有魄力,没啥不能干的、也没啥干不成的。正所谓: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走多远…

    但事实证明这是不够的!因年轻,所以容易激进;一激进,就容易犯错。所以要想办成大事,还必须拥有智慧。这个智慧,就是政治手腕。

    马上,就有一大人物让这位年轻的汉武大帝尝到什么叫曲折、教会他什么是真正的政治手腕!这个人,就是窦太皇太后!

    本来太皇太后年纪也大了,也想安心度过晚年,能少折腾就少折腾。可现在,她不得不放下黄老之学,腾出手来教训一下自己这个孙子!这是因有刘彻实在太不像话了,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刘彻竟罢掉了两个朝廷最重要的顶级高官,恰巧他们都是窦太皇太后的人!

    第一个被罢掉的,正是百官之首的丞相卫绾。

    刘启当年让敦厚老实、忠于职守的卫绾辅佐太子,只有四个字:安全、可靠!事实上,刘启的眼光是没错的。然而他却错看了一个人:他自己的儿子刘彻!

    文景两任皇帝都是规矩守业的人;然而刘彻却不安本份,小小年纪就知道什么叫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想让他只守不做,那是扯淡。另外刘彻好儒喜文、卫绾好道守柔。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思想方向不一致,卫绾的结果就是可想而知的…

    在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八字方针后,卫绾立即响应,上奏道“这回各地所举贤良,还有研究申不害、韩非、苏秦、张仪他们理论的,请将这些人一律罢黜”申不害和韩非是法家;苏秦和张仪是纵横家。为什么卫绾偏要选这两家下手?原来很简单:他是个老子的道家学徒。法家苛政、纵横家油嘴滑舌,这都是黄老思想所不容的。所以卫绾此招无非是搭个顺风车,借刀杀人…

    汉武帝刘彻批准了卫绾上奏。除公孙弘、庄助诸儒生外,其余贤良一律责令归家、不得录用!庄助被提拔为中大夫。

    卫绾还以为自己已经拍到新任天子的马屁,从此可希宠固荣、保全禄位了。哪知自己的丞相之位已只有短短的半年多了…刘彻想整卫绾的理由很简单:卫绾崇尚黄老,思想跟领导不能保持一致!刘彻早已替他准备好了继任者:窦婴!

    建元元年(bc140)2月,刘彻下令行三铢钱。同月大赦天下,赐民爵一级。又增加一项优待老年人的内容:年80复两算、年90复甲卒。之后4月9日又下诏,要全社会尊重老年人。

    6月,刘彻将卫绾罢相。理由是:先帝晚年卧病在床时,监狱里有许多囚犯竟然多是被冤枉的,卫绾作为丞相失职,所以罢免…想想也是:罢了法家和纵横家,凭什么就留着你道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