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贾去晁来篇(第1/3页)  少年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刘揖死后,贾谊从此伤心欲绝,长年泪流。泪水仿佛就如他的生命之水,流了一年多的泪水,贾谊的生命终于也枯竭了。33岁的贾谊在抑郁中离世…

    贾谊之死,无论是对刘恒或是汉朝,都是一笔精神财富的巨大损失!在汉初,再也找不到一个像贾谊这般见识高远、才气贯世的天才思想家和政论家。贾谊的很多思想,都对汉朝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抑商扬农;禁止私人铸钱,主张归国家统一管理;采取切蛋糕分法,削弱封国势力,保持国家稳定…哪一个对国家的发展不是有利的?当然了,贾谊也对刘恒提出过差劲的意见,那就是主张废除和亲政策,对匈奴作战。甚至还信誓旦旦地说:只要让他带兵打匈奴,肯定不辱使命,把留在匈奴的汉奸通通抓回来治罪!

    贾谊这个牛吹得过头了。幸好,刘恒没有采纳…

    关于贾谊的早逝,从汉初的司马迁开始,便有后世多少文人替他婉惜。有诗为证:

    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毛主席《七律咏贾谊》

    话说回来,关于天才早逝,似已构成世界文化史上一道独特的景象,甚至有科学家、医学家就此做过专题研究。他们认为,天才之所在厉害,关键在于过度开采大脑蕴藏资源。大脑的积极活动,需强有力的心脏和脑血管来完成。而天才在进行创造性极强的思维活动中,经常使用到大脑中常人用不到的部分,他们大脑所需的供血量就比常人要大得多,所以天才们的心脏就长期处于一种超负荷的运转中,这必将大大损害他们的健康,致使许多英才英年早逝…

    事实上,贾谊之死并非因为以上所说的进行超负荷工作而过劳死,准确地说:他属于抑郁死!在论证到底是谁杀死了天才贾谊上,我们发现,有几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首先是不可测的命运,那就是梁怀王刘揖的意外骑马摔死。

    再看打压贾谊的两批人:一批为周勃、灌婴等人;一批为邓通。当初项羽输给了刘邦,是虎豹输给了群狼;贾谊输给了周勃、灌婴、邓通,则是鸿鹄输给了群狼和麻雀;周勃和灌婴属于凶猛的狼群,邓通属于吱吱之麻雀!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话讲的不仅仅是一个生物现象,更属于社会心理学范畴。如从后者研究,就会发现:贾谊这等天才,无论是和周勃们,还是邓通们,都不能类聚到一起。他们共属一个生物圈,一旦挤进一个异类,必须群而攻之。也就是说:如你要进入群狼,你首先得是一只狼;要进麻雀窝,你首先得变成一只小麻雀。

    但贾谊不属于草原,不更不属于枝头,他只属于天上!他是天才,是高高在上的鸿鹄,所以他注定是孤独、寂寞,甚至是无助的。一旦落在地上,受到伤害更是必然的!

    最后导致贾谊之死的,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这个人就是汉文帝刘恒!有一种爱,叫做明明知道相爱,却不能在一起。刘恒和贾谊的政治关系也许正是如此。贾谊爱刘恒,胜过刘恒爱贾谊。然而世间最悲痛的不是明明相爱却不能在一起,而是不在一起的原因竟是由外人骚扰而造成的。

    因周勃们骚扰,刘恒疏远了贾谊;因邓通的阻拦,贾谊继续臭老九的生涯。难道说:刘恒心里就没有一个可坚持的准则吗?事实是:刘恒不但知道自己为什么抛弃贾谊,且知道为什么要抛弃。

    说白了,皇帝也不是好干的。别看他整天高高在上,其实很多时候,他就像走在钢丝上的猴子,必须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地寻找平衡点。所以说:刘恒不停地冷落贾谊,先偏向了周勃,后又偏向了邓通,都是站在钢丝上寻找平衡点的结果。

    这就是政治,犹如男女交欢,却又不讲太多感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